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分享]《儿子兵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太阳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仔细研究她的成功之道,发现她的“缺点”——世故不深——反而成了业务攻坚最大的利器。

何以见得?

基本上,买卖双方有利益上冲突,一个想低买,一个想高卖产。而面对面的一对一推销,更容易让双方形成对立,只是没有表面化罢了!

化解对立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买方解除敌意,尽量让对方感觉“我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一旦心防祛除后,“买力”自然就会上升了。

以笔者个人的经验而言,“亲和力”是一种天生的气质,是学不来的,后天的弥补就只能看双方是否“投缘”了。如果行销过程中碰到老于世故的行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顺其自然”。

例:我就曾经碰过一个这样的例子:

有一次,我受托作中介卖一栋价值一千多万无别墅,委托价1325万元。屋主因为缺钱用,所以底价为1175万元,只要不低于这个价格,屋主就愿意卖了。

当时的景气并不好,又碰上冬季,而且别墅是看人买了,所以准买主少,由于当进对自己充满自信,心里打定主意,决定好好“大干一场”。

经过一连串的促销行动,来看的人倒是不少,但准买主却是一个都没有,心里开始有点慌了。3个礼拜后,终于来了一个历史学家体面气派的老绅士,进来之后,一言不发,径自参观了大约半小时后,终于开口问我:

“我房子实用面积多少?建筑面积多少?总价要卖多少?”

憋了老半天,总算您“老人家”允许我开口了,当时我立刻拉开架式,准备展开的解说促销行动;这“老人家”又开口了:

“话题尽量简短,你要说什么我都知道,别墅这玩艺儿损耗大,增值慢,这栋房子能够值多少价我心里有数。房子的条件是不错,但…….

说完之后,又开始挑房子的毛病,我默默听完之后,心里已经有个谱了,没错!是个行家,而且老于世故,主观性又强,这种人只能顺着毛摸,弄得好,一小时内成交,弄不好,买卖立刻砸锅,这下得改变战术才行。主意打定,我理了理头绪,开口说:

“这位老先生,您确实是个行家,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做房屋中介才几个月而已,根本不太懂,听您刚才这么专业地谈房子,我哪敢在真人面前讲假话呢?老实说,屋主急售,您老人家既然中意这栋别墅,就出个价吧,只要付25万斡旋金,我尽力帮您促成。”

对方听完,二话不说,立刻签发了一张不划线25万即期支票给我,并对我说:

1200万你帮我谈谈。”

我赶快收钱,回答他:“若谈价差了一点点,您得再加点价哟!”生意就这么做成了。

这是我个人经验中,成交最快,间件金额最大,却也是投资报酬率(前后一小时)最高的一笔买卖。

事后,我常回想,如果多花两小时的时间努力谈判,以对方的历练看来,恐怕我“露出马脚”都不自知,成交价也不会达到1200万元!或许连斡旋金都收不到呢?

到现在为止,我仍相信这案子能成交,纯粹在于“无招胜有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6        定价的玄机

买卖过程中,杀价是门大学问,但很少人想到,产品定价的学问更大。高明的定价可以给消费者一种“价钱好像不贵”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基本动力。

笔者有个开出版社的朋友,他卖出“小部头”书,借以避开竞争激烈的大众市场。他的行销方式也很特别,不走店销路线,而是以广告直销(划拔)。既不会被倒账,又可以控制库存(出版社经常“败于”库存)更绝的是他的定价策略。

一般而言,书籍的定价并没有一定的准则,完全看消费者的接受力而定,一本被读者接受的书,即使定价稍高些,也能卖的好。反过来说,如果读者们不喜欢的话,价钱再低,也乏人问津。而书的成本计算又很繁杂,别说是一般人不懂,就算是编辑人员本身,也常是一知半解,只有经营者自己才了然于胸,所以,书籍价格本身就有了很大的弹性。

有一次,我到这位朋友的公司里选购几本书,付账的时候,才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价格很少是整数,而是95元、120元、220元,或363……

由于自己是行销业者,对价格的表现方式有基本的好奇心,加上双方又是很好的朋友,我就请教他,为什么要如此定价?

这位朋友对我如此说:

  整数型的定价会给人一种价格等级的感觉。100元和99元只差了1元,但感觉上,100元好像比99元贵了许多,这会增加“消费抗性”。

  100元和99元感觉上有差别;但101元和199元在感觉上好像又是同个等级的——都是100多元嘛!既然是这样,400元的东西,何不把价格定成480元,让自己多80元的纯利呢?

  你也许会问,如果把它定成490元,不是可以再多赚10元吗?这又有所有同了,因为9太接近10了,490元的东西会给人一种“近500元级”的感觉,所以,我宁愿只定480元,而不愿定490元,就是要让消费者把价格认定在500元以下,而不是接近500元;这对降低“消费抗性”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听起来还真有道理呢?

据笔者的观察,人乌鸦在进行买卖谈价钱时,通常会有个以“零”和“整数”为结果的习惯性。在“儿子兵法”第一集,“买卖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曾提过,开价99元或一件80元、两件150元,即意味着“杀价勿来”;换句话说,这种开方式就是表示这是“底部价”,大家“一翻两瞪眼”,别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夜市的地摊货为例,标价65元的产品,您说会有多少杀价空间呢?两种可能,60元或50元,因为这是个以“零”结尾的整数;当有零头数字出现时,买方杀的标准多半以“5”或“齐头”(把零头打掉)为主。了解了这种“杀价数目学”,如果您是卖方,在定价策略上即可运用这种“心理战术”开价,当更可保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如果是标价1330元产电器产品,您认为成交价会是多少?

如果是标价5450元的冷气机,又要多少钱才能带回家呢?

可能是13005400元;因为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卖方早就预设好的买方“出价”,利润早就预估于其中,而零头就是留给买方的“用武之地”了。

例:我有个朋友,刚买了部录影机,却不断地对我抱怨“杀价杀得不过瘾”;为什么呢?因为卖方深知“杀价心理学”就好像孙悟空纵有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事,却还是脱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心。

这位老兄基于“货比三家不吃亏”的原则,确定品牌型号之后,前后跑了3家店。

第一家开价2825元。

第二家开价2875元。

第三家开价2950元。

价钱越来越高,杀价空间必然越来越小,所以,他干脆回到第一家谈价,折腾了老半天,最后以2750元的价格“很不爽”地买回家。

我问他:“这就怪了,货也比了,最后还能以最低价再低75元买到手,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我本来以为,卖方的底限价可能是2500元,2500元是个齐头整数嘛!最多2600元,老板一定会卖,结果,磨破了嘴皮,才只杀了75元而已。光是‘凉水钱’都不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里当然不爽了,如果他开价2875元,而我又能杀到2750元,我就会觉得满意多了!”

搞半天,原来是老板开价开错了!

这种怪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呢?我忍不住挖苦他:

“早知道,这老板应该直接开3100元,让你多杀个300元,岂不皆大欢喜,说不定您‘老人家’一高兴,还买两台呢?”

没想到事情还没完呢?

录影机搬回家后,由于是新机型,线路颇复杂,他装不上去,只好再回头找店家,要求售后服务,没想到店家回答他:

“安装费125元!”

这个他才知道,根本一点便宜都没讨到。他愤愤不平地告诉我:

“早知如此,还不如去向那2950元的店家买,因为他的价格包含了安装费125元。如果能把价格杀到2750元,我才是真的赚到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买方的出价是可以预估的,只要定价定得漂亮,利润就在手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7        市场区隔的促销策略

这是一个买卖双方互为因果,互动愈益密切的时代。

以前,厂商生产什么产品,消费者就使用什么产品,买方没有反思的观念——这是不是我需要的产品?我需要的是x x型的产品——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后来,情势有了改变。

厂商在生产之前会先调查,产品是否切合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也会反应,我需要的是x x型的产品,否则不买,除非是独占市场,否则,厂商一定“从善如流”。

现在的情况更不一样了。

大众都说很好的产品,一定还有小众不适用,于是,以小众的特殊需要为对象的产品,也应运而生了。这种区隔虽然似乎缩小了市场之网,但人力却集中了;这种“区隔市场”式的行销,有时候比“大众市场”式行销效益还高。

时代在变,社会结构在变,消费形态在变,市场生态在变,不肯抓住节拍,适时与潮流共舞的人,将洽谈室是被淘汰的一群。

传统行销者多半不希望他们的产品被特定的对象“绑死”,而喜欢将他们的商品定位成“人人皆适用”,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然而,在现代的行销观念里,“任何人都适用”也就意味着“任何人可能都不适用”,如果无法了解市场区隔的需要,产品很可能死路一条。

当华航还在“以客为尊”,而空服员还懒得理你,连点餐都得用英文或至少得讲国语才能沟通的时候,长荣航空却打出“说台语嘛也通”的口号,结果,吸引了不少为数庞大的“阿公阿妈”族群。

当洗发精还停留在一瓶7元时,绿野香波却首先以30元的高姿态进入市场,充分切入一般人“贵就是好”的心里弱点,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饮料市场还在“碳酸”时代时,新奇士却以“纯纯果汁”攻下了大半壁江山,而味全则更以“果粒果汁”区隔市场,波蜜则干脆来个“鸡兔同笼”,以“果菜汁”应战,结果双双各占有一席之地。

笔者也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陷入“市场区隔”的迷思之中。

例:两年前,我受托处理一栋一楼的房子,是户位于8米宽巷内的三角窗。整体而言,是属于社区型的住屋,但“性格”又不够明确,因为附近同样的一楼,有住家、超商、小型客厅,也有办公室,看起来这是“谁都合适”的“商品”!

初步的行销策略确定之后,我在广告上用大字注明“办、店、住”皆宜,结果,反应甚差,我百思不得其解,无论就价位、环境、建材、交通等条件来看,都算是抢手货,不可能这么难推才是啊!

经过不断地请教资深前辈,自己观察、评估,才慢慢地理出个头绪来。

社区的一楼本来就是属特殊,因为它的消费对象满特定的:价位高,当住家太浪费;进出方便,但隐私性差;临街,但太吵;当办公室,感觉又不太对劲;当店面,又嫌不够“吃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商品本身的性格是人们塑造出来的,你说它适合店面,它就适店面;你说它适住家,它就适住家;你说它适办公,它就适办公;反过来说,当你说它“住店办”皆宜的时候,它似乎又显得“皆不宜”了!

思路理清之后,我改变了行销策略,重新塑造了它的性格:

“社区店面,新商圈,人气旺,诚征金主。”

这样的广告果然奏效,广告刊出之后,反应热烈,参观者多半是投资性买家,他们的盘算是这样的:把围墙打掉,重新装潢透明玻璃围墙,整理成店面的样子,再行出租,等到经营得很吃市的时候,合约到期,适时收回,就可以用纯店面价格出售,届时价格将大幅提升。因为对象适合,买主与行销之间剩下的只是议价空间的幅度罢了。

把市场需求缩小以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机会减少了,其实反而有去芜存菁的效果,真正的潜在买力才突显出来,这个原则尤其适用于从大众商品区隔而出的高价位“小众商品”。

例:几年前,美国有一家名叫通用的宠物食品公司,正准备推出一种新的罐头狗食。众所周知,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各行各业的竞争都非常激烈,任何新商品想在业界出人头地都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单是一种狗罐头就有数十上百的品牌,个个有其特色,个个有其吸引力,后来者要想居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杀出重围,企划部门想出了一个策略:

将狗食分为3种:

  老狗食,高龄狗专用。广告词为:吃能用牌老狗专用食品,使您的爱犬延处益寿,使家庭更和乐、温馨。

  中狗食,壮、中年狗专用。广告词为:吃通用牌中狗专用食品,可使您的爱犬有强壮的身体,帮助他把家看得更好。

  小狗食,幼、小狗专用。广告词为:通用牌小狗专用食品,可促进小狗发育,快速成长。

人们从年龄上看狗,大多只分为大、中、小3种,面3种狗都被这个策略锁住。这个“市场区隔”策略,使能用狗食在琳琅满目的狗食市场中异军突起,在短短的半年中就稳稳立足于市场。

不论配方、口味是否与众不同,但这个行销策略确实抓住了狗主人的消费心理,一般人的观念里,狗食就是狗食嘛!狗食还有点菜的吗?

然面,通用食品公司打破了人们对狗食的制式观念,给狗食做了严密的市场区隔,除非不养狗,否则,无论大、中、小狗,都已经被他的行销策略锁定了。

 以上的例子,证实了一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想要让产品突出形象而立足于市场,就得抛弃“任何人都适用”的想法。

唯有将潜在消费者锁定,集中火力攻击,才会有胜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8        行销拍卖会的陷阱

读者们有没有注意过一个有趣的现象?

成功的拍卖会场上,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参与者心甘情愿地买下自己并不是很需要的东西(有时是事后才觉得)?

据笔者的观察,至少有下列两个重要原因?

  商品(拍卖品)本身有潜在的利润。

所谓物以稀为贵,越稀有罕见的东西,其本身的商业价值愈难评估,基本上,可能具有无穷增值的潜力。换句话说,拥有了“它”,就拥有了可能具爆发力的财富。

  有资格坐在台下喊价的人,除了本身拥有财富之外,也都有相当程度的“赢”的心理动机;也就是所谓的面子问题。而事实上,财大气粗,对拍卖品本身完全外行的人却比比皆是,但这并不是重点,所谓“输人不输阵”,让人知道我有钱,买到面子,这才重要。这种“拍卖会场的人性效应”,值得每一个行销者细细深思参考。

“面子”是人性最大的弱点,自古以来,英雄好汉败在“面子关”的,比起败在“美人关”的要多得多了。如果能在行销时把现场气氛炒热,对方自然会像在拍卖场一样主动“配合”,甚至加价,因为攸关面子(人性的弱点),他不愿让人认为他出不起价,他想“赢得面子”,所以就主动加价,升高对卖方的自我承诺。

在我的行销经验中,我发现大部分成功的行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掌握现场气氛。

例:在一个房屋销售现场:

当双方洽谈到某种程度的时候,行销的手机就会不断地响起,而且对话内容一定与这栋房子有关,谈话的时间不长,但句句重点。几度电话来回后,买主就心急地开始准备正式谈价钱,同时行销也已开口要收订金了!

另一种情况是:每当行销发现参观者都是附近邻居,而又迟迟不来谈价钱时,房屋销售现场就会自然地热络起来,参观的人不但变多了,而且还有好几位很诚意的客人。其中大部分都来看过好几遍了,全都满意,只差价钱还没谈妥。这时邻居就会以打听的心态来问行销:

“房子卖掉了吗?有没有人出价?最低多少可以卖?”

“有一位张先生出价200万,一位王老板出205万,刚走的那位蔡太太还出到210万,我都不肯卖,这种条件的房子哪里只值这个价钱,真是开玩笑!

这时候,刚刚走掉的蔡太太又回头来了:

210万不行,那我再加7万好了,总价217万卖给我好了!”

“蔡太太,这个价格实在不行啊!您自己看看房子的条件,装潢不过一年,几乎就等于是新的,学区又好,离学校也近,小孩上学只要3分钟,公车线路多,交通方便,而且治安又好,最重要的一点,我以一个专业人员的立场告诉你,捷运就快通车了,这栋房子的增值潜力无可限量,也许3年内就会增值五成以上呢!”

“那你究竟要多少价才肯卖呢?”

“我不是说过了吗?至少225万,没办法再少了。这样吧,您回去考虑考虑,再和我联络好了!”

等蔡太太走了之后,这邻居立刻把行销拉到一旁,低声地说:

x先生,225万的价格确实高了点,这样好了,你也不必这么硬,意思意思,220万我买了,我可以立刻付订金……

能够巧妙地营造现场气氛,比你说有破了嘴,大吹大擂还有效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9        第三者的趋势关键

谈判时,如果身边有其他朋友(第三者)在场,往往会使焦点模糊。因为在那种场面下,很可能不是为生意而谈,而是一种面子之争。

第三者愈多的场合,方就愈容易产生尖锐的对产,尤其是人多势众的一方,因为有朋友在场 ,无形中就会产生输人不输阵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所形成的心理顾忌,很可能会使理性的议价场面变成表演赛。

就一个行销者的立场来看,议价谈判时最好避免有第三者在场。道理很简单,买家若要对高家议价,总不会等许多客户在场时,才大声嚷嚷要折扣吧!

单独详,比较不会有“没面子”的失控场面发生;这样,妥协的空间就会比较大,买卖也就容易谈多了!

例:我有个朋友带着刚交上的女朋友上街买电脑。才进了店门,就有位店员出来接待,这位“店员”很客气地说:

“我是这里的电脑工程师,如果是有关电脑的问题,我都可为您服务,请问您是否要买大容量的产品?哪种品牌?哪一型号的?”

一开口就是行话,对方还是个工程师。我那朋友一听,立刻愣在那里说不出话,僵了老半天,就随便指了中间那台电脑问:

“这台要多少钱?”

“先生,这台是一般中大型企业用电脑,是586的,价钱比较高,您告诉我用途,我给您介绍一台既经济又实惠的电脑好不好?”

第二次开口,还是行话,我朋友又愣在那里不动,只好讪讪地说:

“中间那台电脑多少钱?”

“哦!价钱呀!我是工程师,价钱的事我不大清楚,我找业务员来和您谈好了。”

这朋友一听,感到很没面子,立刻拉着女朋友的手,掉头就走,还边走边骂:“这店员服务态度真差,走!我们到别家去买!”

我听了以后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他在女朋友面前吹了大牛,说他对电脑有多内行,面事先既不恶补,也不考虑好预算,结果一进门就碰到电脑工程师。本来打算在女朋友面前好好露一手的,结果撞上了行家,只好知难而退,买卖不成不打紧,面子总要顾到,最后选择脚底抹油!

从行销的观点来看,这位店家犯了4个错误:

                先假设所有上门的客户都是行家,对外行人讲行话要适可而止,否则会在无形中伤到对方的自尊心。

                在行销过程中,一旦发现客户对产品外行时,没有立刻将“问答题”改为“选择题”,让对方有回旋的空间。

                连续两个“内行问题”,让客户陷入尴尬局面,却依然无所觉,无形中压缩了买卖以及谈判的空间。

                忽略了有“第三者”在场 的事实,没有考虑到买方可能有“面子”的问题。

业务员的敏锐度不够,即使是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

话说回来,难道有第三者在场的场合就一定会把生意搞砸吗?这也未必,所谓“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端视行销者如何去掌握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个很忠厚诚恳的客户,某天晚上到现场看屋,对房子的各项条件都颇满意。经过一番议价之后,原价300万元,杀价12万后,以288万元成交,并当场付了2万元订金;双方言明等隔天早上银行一开门,即将订金补足12万元。

第二天一早,客户如约来到现场,还带了一大堆“保镖”,希望在补足订金前让家人再仔细看看房子。

这时,有一位自称是他哥哥,看起似乎对房子很内行的中所人,手上拿着大量尺,二话不说就量了起来。折腾了半天,房子的长宽高总算都量过了。之后,就一个人在旁边拿计算机按了老大半天!

负责业务的是一位老资格的行销,这位行销冷眼旁观之余,立即断定这又是一位外行充内行的“专家”,当时他也不做表示,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这位老兄虽然对房地产不内行,但反应还算快,他发现对方似乎已经看穿他的弱点,立刻自我调整:

“室内面积要用地砖来算才方便!”

说完:不禁又喃喃自语:

“多少块砖等于1平方米呢!”

行销人员很机警,知道这位老兄一定是个在家人面前大吹大擂的“牛皮王”,现在出了洋相,不晓得怎么自我解围呢?

心里想着,脚步自然就跨了过去,对这位“专家”说:

“本公司是绝对诚信的大公司,从不欺骗客户;不信您看,您把总面积乘上0.3025,就等于块状面积。但这样算出来的面积并不含公共设施及墙壁厚度。”

说完立刻拿出计算机,按照刚才的公式把总面积打出来,再对着这位“专家”说:

“您看,全部总面积换算成平方米数与平面图登记所换算的面积丝毫不差,您这柆行家看看这样对不对?”

这位老兄一听到对方说他是行家,又故意提出另一个问题:

“面积是没问题,我只是怕这里以后会不会被征收?能不能让我看看都市计划图?”

行销一听,立刻将资料提出来。因为城市规划图是许多张连起来的,但行销却故意先折好后再拿给对方,结果对方竟然是反着看,这时已可确定,这是100%的外行了。行销见机行事,赶紧指着都市计划图,解释道:

“您看,我们房子的位置在这里,路从这边进来……完全没有城市规划的问题。本公司一向秉持诚信原则,绝对不会欺骗客户,您可以放心购买,没问题的……”

到这种程度,这个“专家”应该也没话说了,于是他下了最后的结论:

“这个房子没问题啦!可以买了!”

才说完,全家一起拍手,立即到公司将签约手续完成。

如果行销不智,与这位老兄争辩,一旦话不投机,这笔生意岂不泡汤!

第三者的“面子”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整笔大买卖,但如何适度掌握,则是每一个行销者最大的考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将心比心的策略

一般情况下,当消费者碰到行销者的进修基本上会产生一种敌对意识:

“这个家伙正想把一件高价或不好的产品推销给我。”

尤其在高价位商品的交易上,消费者这种抗拒意识最强。

我有位卖二手进口车的朋友告诉我:

“你越刻意向客人推荐的车子,他越不肯买,他的直觉反应会告诉他,车行所推荐的,一定是最烂、最卖不出去,或利润最高的车子!”

碰到这种客户,有两种应对方式:

  尽量保持中立,让客人自己决定。

  主动告诉客户所选中产品的一些小瑕疵。

这两种方式最能消除客户的敌对意识,而这样还不够,更积极的方式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去考虑,让他觉得,你不但不是他的“敌人”,而且是他的朋友。

大多数人都有在餐厅里被服务生强迫推销的例子:

对于陌生的餐厅,我们通常不熟悉菜量的多寡,等菜端上来以后,你会发现4个菜已经够吃,却点了6个菜,这时候你找服务生来退菜,他会告诉你:

“菜已经做了,没办法退。“

结果这道菜也许20分钟后才端上来!

这还算是客气,有的餐厅更厉害:

你还在看菜单的时候,他会问你:

“要不要蒸一条鱼?”

“你们有什么鱼?”

“有石斑,是真正的老鼠斑。”

“价钱怎么样?”

“时价。”

“时价是多少?”

“不算太贵,别人一两要30元,我们只要25元。”

事实上,光这道菜可能就要250元,一般人根本评估不出一两到底有多少?一条鱼大约几两重?而你总不能只点鱼吃吧!其实,你这餐的预算可能也不过250元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例:我就曾经碰过一家这样的餐厅:

这餐厅是北方口味,价格颇高,但有几道小菜的味道不错。我每次去,总是固定点那几菜,但老板(经常兼服务生)总是要向我推销一道他们自认是杰作,但价钱却满贵的“x x肉”:

“除了这些之外,要不要来一份本店的招牌菜——x x肉’?”

“这道菜满好的,干嘛不点呢?”

(咦!是我吃,还是你吃?是我付账,还是你付账?)因为好几次都要惹一堆闷气,以后我就不愿再上门。几个月后,我路过该店,发现竟关门大吉了。至于是否跟他们的服务方式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餐厅的经营者能够换个方式招呼客人,给客人的感觉也许又不同了吧!

“先生,你们4位点了5道菜,已经够吃了,本店的量一向给得很足,是不是先上这5道菜?不够的话再添,免得吃不完浪费了……

“先生,您要的是石斑鱼不是您理想的1斤重。由于最近到货量较少,品质较不整齐,我刚刚到厨房看了一下,有12两,也有14两的,就是没有刚好1斤的,您看是点用那一种石斑鱼下菜,还是换吃黄鱼?我们今天的黄鱼量又足,品质又很好。”

这种待客方式,通常会让客人感觉很窝心,能很快取得顾客的信任。只要菜不是太差,客人以后将会很乐意再光顾。

例:在房屋中介的经验中,常碰到第一次购屋的人。而房地产交易是一种既复杂又繁琐的买卖,除了少数专业的房地产人员外,能真正了解其中玄机的人少之又少,第一次购屋者更是别说了。在这种情况下,房屋中介的专业水准与服务品质,对买方将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部门里有位资深的行销,他的业绩永远大幅领先同仁,而他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

每回碰到第一次购屋、而又几乎完全不懂房地产的客户时,他总是耐心地为客户解说。教他们如何算权状面积、车位面积等,甚至平方米数精算至小数点后3位(通常中介人员在行销时,多半用无条件进一法),这种服务方式无异是为客户上了一课平常花钱买不到的“房地产买卖学”,不但很快取得了客户的信任,而且还成了朋友,两者之间的户性互动,不但使生意迅速成交,也在无形中为自己布下了以后受用无穷的“桩脚”。

做生意是门大学问,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但我相信,每个成功者的成功要素之一一定是——

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为对方解决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心为上的安内策略

商业经营的原则,可以最简单地区分出一个方向:

  安内:领导人或干部一定要能抓住员工或部属的心,让他为你拼命。

  攘外:让客户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购买你的产品,让你赚钱。

这两个大来简单,做起来也不困难,就看你有没有“心”,以及如何去做罢了!

例:我有个同班同学,退伍之后在某大企业服务,由于公司的规模满大的,他又只是个基层人员,所以,干了一年多,还没有机会和董事长说说话。

有一回,他父亲生病住院,病情虽不算太严重,但总让他公私难以兼顾,不到一个礼拜,整个人几乎心力交瘁!

有一天,上班时间内,董事长居然出现在病房门口,并对他父亲自我介绍。老人家一听哈哈大笑地说:

“连我儿子每天在公司都没有机会和您这个大老板说上话,我怎么可能有这个荣幸让董事长亲自来看我,你是看我生病,和我开开玩笑,让我开心吧!不过,来者是客,欢迎!欢迎!”

董事长也不多说,只是脸上带着微笑,于是两个人就开开心心地聊了起来。临走时,除了名片和水果之外,还留下了2500元的慰问金。

等我同学下班后来到医院,你父亲才相信,下午来的那位出手大方,人又和气的中年人,真的是儿子公司的董事长。心中颇懊恼,自己是否太怠慢客人了?而我同学只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公司,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到顶楼的董事长办公室,亲自向老板道谢。一出顶楼电梯,董事长刚好迎面走来,还没等他开口,董事长就快步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

“年轻人,你爸爸的状况不错,不会有什么大碍,应该很快就可以出院。放心好了!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好好在这里干,将来有你的!

还没等他开口说谢谢,董事长又匆忙地走进电梯离开了。

这时候,我同学心里相当激动,不来不及回到座位上,就立刻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我清楚地记得他告诉我这一句话:

“我这辈子算是卖给他了!”

这句话是8年前说的,而现在他已是这家公司的业务经理。

这是无形的“攻心为上”策略,效果也会在无形中累积爆发,高明之至。

这个例子使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最“大尾”的黑社会头目——杜月笙。

杜月笙原是卖水果的小贩出身,也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居然能够平地起风云,成为一个拥有数万徒众的上海地下皇帝,确有其过人之处。

杜月笙在帮人的时候,总是“送佛送上天”,而方法又极为“落门落槛”(上海话“做事漂亮”的意思)。不但让人无法拒绝,更让人无法不感激。任何“牛鬼蛇神”无不被他收服,难怪会有那么多人愿为他效死力!

也许有人会说,杜月笙卖“烟土”起家,钱多得是,这种事,有钱就行得通。话说得不错,就好像很多人都知道钞票这玩意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但有很多人就是看不破这一点;而且花钱虽容易,但要花在刀口上,花得漂亮,这就是一门艺术了。天底下有很多东西是钱买得到的,但“感觉”却是很难用钱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在公司里的资深主管或许会有下面的经验:

过年了,吃过尾牙,开始发年终奖金。一包包的红袋子,发送到每个同仁手上,大伙儿都欢天喜地的,准备开开心心地过个年。

老板特地交代某位资深主管:

“等同仁走了以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没多久,资深主管来到老板办公室,先敲了敲门,然后说:

“董事长找我,有事吗?”

“什么董事长!我们是好兄弟,是事业上的伙伴,叫董事长不是过个形式而已。现在关了门,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请坐!请坐!”

顿了一下,老板又开口说:

“这些年来,辛苦你了,没有你的大力支持,公司不会成长得这么快。今年过年,我不在台湾,没办法亲自到府上拜年,请原谅!所以,先在这里向你拜个早年。这包小红包是给你人家两个小孩的。我可强调,是给‘小孩’的,你已经有年终奖金了,可别独吞了!”

主管连忙“伸手”“婉谢”:

“不用了!不用了!”

一阵推拉之后,主管很“勉强”地收下了红包,回头一看,是一个5万的“小”红包。我看这位主管的下半辈子,大概也“卖”给老板了。

现代社会中,人情愈来愈凉薄,温情成了奢侈品,从这个角度来看,施的人确实比受的人更有福得多了!

企业经营者一定得先认识一点:

“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同理“天下钱至多,非一个所能独赚。”

一个人再怎么聪明,再怎么能干,终究不过一个脑袋,两双手而已!

王永庆一天赚的钱比多数人一辈子赚的还多,因为多数人只靠一双手赚钱,而王永庆却有几万人在帮他赚钱。

在商业战场中,任何一个领导人或主管,都不可能事必躬亲,面面俱到。如果能“收服”部属的心,部属就会成为自己的耳目,乃至于双手的延伸。部属的向心力越强,主管的意志就会被贯彻的愈彻底,这样,1个脑袋就会变成10个,甚至20个、上百个,1双用也会变成20双,甚至百双;力量在无形中便加强了。

在“攻心”时,千万记得一点:

别摆出一副“大爷赏饭吃”的姿态来,这种高姿态最容易伤部属的心。一里弄处理不慎,恐怕会“做了人情,又失人情”,可就划不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攻心为上的攘外策略

“安内”的目的是为了“攘外”。

所谓攘外,在战场上是“摆平对手,收拾敌人。”

在商战中,攘外就是把外面的钞票,合情、合理又合法地“攘”到自己的荷包里。

对于消费性商品而言,要如何让客户主动而长期地购买呢?

最好的攻心策略就是给予适当的“暗盘优惠”。否则既然是不二价品,咱们又不是朋友,凭什么一定要到你这家买,让你赚这个钱呢?

反过来说,如果和店家是朋友,买东西却没有比别人好点的暗盘优惠,这算什么朋友呢?更何况不是朋友也没关系,有了暗盘优惠终究也会变成朋友。

所谓“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有时候不一定行得通的。在中国人的社会里,人与事是分不开的。

例:我曾经连续几天陪未婚妻上菜场买菜。每一次为了买一块五花肉,她宁可绕过二、三十个肉摊,来到一个并不特别起眼的摊子前:

“老板,给我切3斤五花肉。”

“喔!是林小姐,你好!你好!”

然后,压低了声音说:

“今天的五花肉不够好,太肥了,怕不好吃。你看看是不是改买梅花肉,今天的梅花肉特别瘦、特别嫩,我照老价钱给你。”

“好!那就切3斤吧!”

我很纳闷地问她:

“你买肉都不挑,也不问价钱的啊?”

“不必,这家老板和我熟,我是老主顾了。他说这肉不好,就是肉不好,不会骗我的,而且他的价钱一向很公道。”

老板很快地切好3斤肉,上过枰,确实3斤还多了一点点,并顺手切了块瘦肉当添头,一起包起来。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个摊子的生意会比别人好了!

我想到家里附近有两家超市,一家杂货店,但自己却很习惯地到杂货店买东西。而这家杂货店的货色,装潢却没有一般超市齐备、漂亮。原因是这家店的老板在找钱时特别大方,买104的东西,付125元,他会找你22元,而不是21元;买16元的东西,付20元他会找给你5元,而不是4个一元的铜板。这小小的暗盘优惠,无形中已经赢取了我的好感。

有一次,上杂货店买罐头时,商家顺口问:

“你未婚妻怎么没有一起来呀?”

我也顺口回答:

“她现在生病。瘫在床上,动弹不得了!”

当天晚上,家里门铃声响,一开门,竟是杂货店老板带着一篮水果来探病。

你们说说看,我还会去别家光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例:由于生意上的需要,有时候不可避免地要上酒廊应酬。其中有一家的经营手法特别灵活,去过一次之后,我就不想再去别家。

第一次去的时候,只有3个人,呆不到一小时,两瓶啤酒,几盘小点心,几个小姐蜻蜓点水式的坐了台,就这一两下子,收费1075元,不算便宜。但想想才花千多块钱的代价,而250万的买卖已经完成一半,其实不贵。我掏出钱包准备付账,会计小姐已经恭恭敬敬地把签单送上来,我当时就愣住了!

“小姐,我只是第一次来,你放心让我签账吗?”

“这位先生一看就是个体面的人,您能光临就是我们的荣幸,根本就不会让人想到倒账的问题!”

当着客户的面,这种恭维即使是场面话,也实在让人感到爽快又有面子;这还能不签吗?

回到公司后,我和同事们提起这件事,心里还洋洋得意的。过了一段时间后,打听之下,慢慢地比较熟悉了酒廊这个行业,却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攻心之策。

其实,这种事说穿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他们敢让你赊账,就不怕收不到钱。而你会签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干这种行业的人,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客人会不会赖,他们分得出来。一旦开始第二次消费时,他们会视消费金额大小,不断地给一些优惠,一下子端盘水果,一下子送份点心,说是经理招待的;人多的时候还会送瓶XO,说是总经理奉送;让你面子撑足。到后来,只要有应酬,你第一个念头就会想到它,而不是别家!

读者们可以想见,这种暗盘优惠可使多少一般客户变成永久而忠实的散财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5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你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发呢?我有时都不敢回帖,怕影响以后大家看东西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学

1        为什么赚不钱?

商品不畅销时,许多人都会归咎于:

“经济不景气!”

“价格太高,无法在市场上竞争……”

“消费者不识货!”

而有些人还会这样自我安慰:

“商品虽然不畅销,但他的品质真的很好。”

我认为这些都是很不切实际的想法,任何以大众为对象的消费品,一旦不畅销时,一定有地方出了问题,例如:

  东西的品质好不好?

  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价格是否合理(能否为多数人接受)?

  行销管道是否通畅?

  是否提供了充分的资讯让大家了解商品?

不先检讨这5个问题,却一味地希望消费者喜欢自己的产品,无旨是天方夜潭。殊不知,现代社会中,能选择的商品愈多,被市场淘汰的机率也愈大,所以,任何从事行销工作的人,绝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成绩不好没关系,只要头脑很好,点子又新又多,就够了!”

每次听到这种因果不分的论调,都让我啼笑皆非,商品推出市场的最终目的就是卖掉赚钱,成绩要好才行。两者之间的障碍愈少,管道就愈通畅,换句话说,如果头脑真的够好,点子真的够新鲜,成绩就一定会好,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绝对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只要商品卖得好,它就是适合消费者使用的好产品。

管他黑猫还是白猫,只要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我有个玩股票老手的朋友常对我说:

“当你操作输了,不要‘怪盘’有问题,基本上,盘是中性的,它只是一种现象,就看你能不能看穿它,所以,玩股票赔了钱,问题一定出在人,而不是盘。”

这话对我很有启示性,记得曾在某大企业的会议室看过这样的“标语”:

再好的时机也有人赔钱,再坏的时机都有人赚钱。

我深以为然!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一次被问道:

“可有突破现阶段经济不景气的对策?”

结果,松下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回答:

“现在问,为时已晚!”

从事行销工作的人,都应有市场预测能力,经济景气有其循环性,在经营策略的布局上应该永远领先市场导向一步:

在景气的时候考虑到不景气;

在不景气的时候为景气好时铺好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例:19935月,银行在一个月内,连续4次实施金融紧缩政策,市场上资金顿形紧俏,许多体质不全、正处创业阶段的企业纷纷倒闭,股票市场也闻声下挫,流风所及,房地产也立刻被打成跌停板。就以房地产市场为例:

由于景气低迷,大型案子的市场极弱,所以,预售工地的诉求对象应以小面积、低总价为主。但当年,就在台北市士林区,却有一个预售工地——x x天下”,却反其道而行,大面积、高单价,样品屋更美仑美奂,从DM上“秀”出来的各种公共设施,更是一级棒,而且造势造得很凶,大量运用广告看板,多媒体,高曝光率!搞得几乎全台湾“妇孺皆知”,但每平方米单价高达12万元“起”,每户面积最少160平方米,结果,使尽了吃奶力气,总其只堀了三成多而已!建商肯定要赔不少钱!

 

以屋论屋,这实在是个“精心制作”的案子,尤其地段好,近台北故宫博物院、外双溪,位于至善大道 ;单价虽高,但地理位置好,理论上,市场上尚能接受,但大面积赞成的高总价却成了最大的致命伤,特别是在景气这么时候,有钱人大量减少,被接受的机率自然降低,终于导致失败!

这就是典型“成绩不好,但点子够头脑好”的案子。

最近,在第四台上看到一部二十余年前的老片子《西部浪子》,其中有一段对话,给了我不少启示:

大明星史提夫麦昆饰演一个走遍天涯,一心寻找残杀父母仇人的少年。

由于年纪轻,涉世未深,在寻仇过程中,碰到不少江湖险恶,仅有的单枪匹马也丢了,人也流落于荒野,最后碰到一位好心的卖枪的老江湖收容他。

老江湖问他,凭什么报仇?浩气宣称枪法很好,说完,立刻表演了一手远距离打仙人掌,一枪命中;但老江湖却要他面对阳光,射击空中的酒瓶,少年出手不中,却怪阳光刺眼,而且酒瓶处于落体动态中,根本没有办法瞄准,所以才打不中,老江湖听后,冷冷地说:

“你要对人开枪之前,难道还寄望对方站着不动,好让你瞄准吗?你能射中仙人掌,是因为仙人掌不会动,让你有充分的时间瞄准,最重要的是,仙人掌不会还手,所以你才可以全心全意,否则,在你还在瞄准之时,可以早已横尸荒野了!”

这一番话,对少年是当头棒喝。从此,他不但重新苦练枪法,而且深入去了解仇人们的生活世界,最后,终于一偿复仇之愿。

商业战场的现实与冷酷绝对不在实际战场之下,每一个行销者都希望赚钱,甚至赚大钱,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

  钱不会自己跑到你的口袋里来。

  在赚钱的过程中,会随时出现形形色色的竞争者(或者根本是敌人),这些竞争者会或明或暗,甚至不择手段地把你排除在钱道之外。

  钱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中性之物,但有本事的人让钱追,没本事的人追着钱跑。

钱道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旅程,愈能消除障碍的人,他的道路就愈宽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2        需求是创造出来的

现代社会里,供与求有相当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地调整,无形中,就会形成很多潜在的需求只待人们去发掘而已。

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台湾的邮寄费用不断地提高,服务品质却反向地快速下降。限时专送变成了平邮,挂号信得自己到邮局领,邮差过门不候;更离谱的是,“洪乔”愈来愈多——因为少数邮差把邮件“吃掉”了。这方说早就寄了,那方却老收不到!这种情势显示,邮政独占的时代已经面临挑战,潜在的市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有人看出了市场的微妙变化,推出民营邮局;标榜低价格、高品质的服务,迅速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业者无不大发利市。潜在的市场果然创造(发掘)出来了。

商场如战场,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先声者”或许可能“先阵亡”,但更可能“先夺人”,历史经验可以证明这点。

需求有时候是创造出来的,我自己就有过亲身的体会。

例:在我初入行销业时,常常想要发掘一些无人竞争的case。由于当年景气恰好由红转黑,无论报纸、街头上,都有无数二手房招租的广告。当时我就想过,如果能说服屋主将出租改为出售,不但可省掉不少开发的力气,更能提高不少业绩;于是我逐一拜访拥有整层办公室的出租屋主,说服并帮他们处理出售事宜。

大部分想将房子出租的人,并非不愿意卖,而是陷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中。于是我便展开一连串攻势,先详细了解房子贷款成数、利息负担、租金收入以及业主的家庭经济情况;如果对方是生意人,还特别注意其事业经营状况……

其中,最后一项的了解浓度尤其重要,如果屋主本身的事业经营不顺,资金周转压力就大,售屋的可能性将大增。

我就碰过这样的例子:

屋主事业面临危机,本来还寄望出租的房子能多少收点租金,好补贴银行贷款。没想到,租客也经营不善,积欠了不少房租;好不容易才将他“请走”。这时候,若重新招租,眼看已缓不济急,不但贷款利息增加,家庭、事业的资金周转也日益拮据,一下子,陷入愁城……

利用这个机会,我为他详析利害:

现在最需要的大笔现金周转,此时若向针毡贷款,不但租金收入不及应付针毡复,还得再从有限的营收里拨款支援,徙增经营困难,目前最快获取大笔现金的方式就是将房子出售……

如果能立刻将房子卖掉,许多资金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国尤其近年来景气不振,房地产利空连连,价格持续下跌,利率将上扬,七月鬼月将届,到时候更不易脱手……

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屋主终于同意将出租改为出售。

当年,像这样的独门生意,每个月至少有一两件,而这种机会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需求就像,会随着现实环境的改变而上下调整,当你赚到一百万的时候,心里已经在想着如何赚一千万了。反过来说,当你亏掉几千万,面临倾家荡产的时候,心里会期望,手上如能留下一百万,只要一百万!那该有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个观点来看,需求是发掘、提升,甚至“创造”出来的;而创造需求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切勿让人有遥不可及的梦想;否则唇舌费尽,还是前功尽弃。

例:我有个销售汽车的业务员朋友,他的业绩永远领先同仁;原因也是他很会创造需求。

他销售的主力是25万元左右的中价位进口车,他把准客户锁定在使用价位在20万左右的车主。

他详细地对准车主解说两款车的功能与安全度的差异、气派程度、维修保养的方便性等,最重要的,他还用了一招:

“旧车换新车,不会增加您的负担;我可以尽量以高价处理您的旧车,差额部分,本公司以最优惠的银行低利贷款,每月负担总额一定比现在的月缴款低,而平均分担的贷款期限,也不过比您的现车多了六期而已,这个方法可以让您在不增加开销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地拥有更高等级的豪华新轿车,更衬托出您事业上的成就……

这种先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先帮对方解决难题,而引导出对方需求的努力,经常会有正面的回应,而他的业绩就是这样来的。

从这一个例子来看,行销不过是一种“满足双方需求”的过程,谈判不过是在双方的需求中找一个平衡点,而开发不过是“创造”对方的需求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3        谈判未可轻年少

在我的演讲经验中,常被问到一人问题:

“如何与年长的商场老将谈买卖?”

这几乎是所有从事行销的年轻朋友们最常碰到的一大困扰!

初入行的行销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一见到客户,自己就先矮一截,才一开口,就被对方一阵抢白:

“少来了!我生意做那么久,年纪比你大那么多,你耍什么把戏,我会看不出来吗?”

说话太谦和,姿态太低,又怕被别人当做“菜鸟”!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回答很简单:

“年轻是我们的本钱,大多数人都不大能接受一个年轻的商战老手,所以,最好能以谦虚、诚恳的态度面对他,说不定对方反而能接受你,给你机会。只要你能虚心地聆听长者的教诲,生意就是你的了。”

俗话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中国人的特性,喜欢“听话”的人,就怕你不但听不进“长者”的“教诲”,还反过头教训长者:

“时代变了,你这套早就落伍了!”

那铁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东西还是打包打包回去放着吧!

以我自己而言,每次面对准客户时,总是尽量把持两个原则:

  向对方表明:我是来讨教,而不是来指教的。

  让对方感觉我是个朋友,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

只要能解除对方的心防,事情就很容易处理了!

例:1990年,我刚退伍不久,就进了房屋中介这一行。刚开始的第一个月,除了勤于拜访客户之外,对房地产的基本常识简直一窍不通,更别提专业知识了;但也就是因为诚恳,我完成了生平的每一笔房地产买卖,事情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