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高兴 2025-3-7 20:32 |
---|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
瓯剧剧本《北海女民兵之歌》原创作者:汤斌斌
——沧海云帆丹心谱,霞飞丝路女儿魂
题材:现代革命历史题材
时长:120分钟
行当配置:武旦、老旦、武生、彩旦、武丑、群演(女民兵队)
【剧本说明】
1. 结构:按传统戏曲“折子戏”框架,分“起、承、转、合”四幕,含“引子”与“尾声”。
2. 曲牌:严格遵循瓯剧【高腔】【昆腔】【乱弹】体系,核心唱段标注曲牌名。
3. 身段:融入南戏“十八步法”与独创“数字程式化”动作。
4. 舞台:采用“一景多用”传统,通过灯光与道具切换时空。
第一幕:起·古港传薪(1953年)
场景一:铜灯照浪(合浦汉墓遗址)
舞台:
天幕投影汉代铜凤灯纹样,台前悬挂珠帘模拟海浪。
左侧设可旋转浮雕墙,右侧置疍家渔船骨架。
人物登场:
【林海霞】(武旦)率八名女民兵踏【水云步】上,手持渔叉作“浪里分鬃”式。
【阿嬷】(老旦)拄珊瑚杖从船骨后缓出,唱【驻云飞】引子。
阿嬷(抚灯吟唱):
“汉家明月照残桅,越人骨血铸灯台。
丝路明珠沉碧海,且看今朝女儿裁!”
(抛珠贝成卦,珠光投射出“军民同舟”四字)
林海霞(渔叉点地,接【扑灯蛾】):
“潮头立身十七载,螺号声里识兴亡。
莫道钗环无胆色,银叉能锁万里疆!”
(众女旋叉成阵,叉尖寒光汇成北斗七星)
场景二:惊雷筑港(战时渔港工地)
关键道具:
竹编盾牌(内嵌渔网)、红绸(喻党旗)
陈政委(武生急上,扬旗念白):
“党旗指处即长城!三日筑港护九段,要教蛟龙俯首听!”
(女民兵以“叠罗汉”身段搬运礁石,竹盾拼合成防御工事)
群唱(【破阵乐】曲牌,融合疍家号子):
“嘿哟!石作甲胄浪作马哟——
嘿哟!女儿筋骨胜钢钎哟!
党旗飘飘入云处,敢笑鲁班不造船!”
(舞台后方升起木质渔港模型,投影显现敌舰退却画面)
第二幕:承·怒海精魄(1974年)
场景一:风眼对决(涠洲岛鹰嘴岩)
舞台技术:
六名蓝衣群演抖动30米蓝绸模拟狂涛,配合风机与干冰造浪。
顶部悬吊珊瑚状铁架,内置红光应急灯。
林海霞(刀马旦扮相,持红珊瑚簪疾走圆场):
“三十丈浪摧铁骨,五百里雷劈愁肠!
红珊瑚簪摄魂冷,恰似娘亲旧剑光!”
(旋子劈叉接“探海式”,簪中精卫魂破空长鸣)
妈祖幻影(彩旦乘云雾纱幔降,唱【皂罗袍】):
“郑和宝船尚余温,戍边女儿续香魂。
莫学鲛人空泣泪,敢教龙王让三门!”
(抛锦缎化虹桥,汉代沉船残骸与民兵快艇在光影中重叠)
场景二:人链锁龙(抢险高潮戏)
武戏设计:
众女以水袖相连成“人链”,采用“倒扎虎”“窜毛”等跌扑技对抗风浪。
林海霞“踩跷”跃上三米高桅杆,完成“倒挂金钩”割网动作。
阿强(武丑翻“抢背”上场,念):
“海霞!你阿母断缆那夜,血染得珊瑚红透……”
林海霞(凌空甩发,唱【刮地风】):
“旧痛新伤皆作酒,且向苍溟酹一觞!
精卫衔来填海石,要筑人间不破防!”
(雷电交加中,精卫幻象衔汉代陶片落入灯塔,浮现“向海图强”篆文)
第三幕:转·丝路涅槃(2023年)
场景一:智港风云(铁山港指挥中心)
舞台装置:
透明触控屏悬浮空中,显示北斗导航界面。
无人机群以钢丝操控模拟鹘鹰盘旋,全息投影汉代商船卸货场景。
AI“海姑”(彩旦扮相,机械水袖舞):
“鱿鱼墨写入工智,珠贝纹刻量子符。
敢问当年弄潮女,可识今朝海天书?”
(指尖射出激光,在纱幕勾画RCEP航线图)
场景二:霞光破诡(对峙间谍船)
外籍船长(净角勾蓝脸谱,唱【沉醉东风】):
“说是科考探龙宫,实为测绘藏刀锋。
笑尔渔家蓬头女,怎敌我卫星……”
林海霞(电子令旗指天,接【折桂令】):
“休道你芯片千层甲,且看我赤心万丈芒!
这厢是——
汉时铜灯照肝胆,宋时罗盘定阴阳,
元时火铳化电光,清时樯橹变钢舱!”
(无人机列“白虎阵”包围敌船,灯塔射出三束红光与汉代铜凤灯共鸣)
第四幕:合·千秋海霞(时空交响)
场景:薪火永传(智能渔港)
舞台调度:
老中青三代女民兵以“品字形”站位:
阿嬷摇橹(传统)、母亲执枪(近代)、林海霞触控全息屏(现代)。
虚拟精卫鸟衔RCEP盟约掠过,古海图与5G网格交融。
大合唱(【清江引】曲牌,四句反复轮唱):
“血铸的铜灯永不灭,浪洗的初心分外明。
百年不过弹指过,又见霞光破海平!”
(铜凤灯内升起党徽,千帆幻影汇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篆书)
落幕: 真人瓯剧乐队与AI生成疍家古调共鸣,汉代船纹渐变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灯光收于铜凤灯文物特写。
(全剧终)
【剧终注】
1. 历史考据:
合浦汉墓出土铜凤灯、珠饰与剧情呼应,1974年西沙海战军民联防为原型。
2. 符号转译:
红珊瑚簪为“精卫精神”载体,渔叉-钢枪-量子仪构成文明迭代符号链。
3. 技艺再生:
疍家渔歌编码为摩尔斯电码,珠算口诀演化大数据算法。
4. 伦理重构:
从“以海为战”到“以海为桥”,诠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附:演出提示
1. 音乐设计:
主奏乐器:瓯剧特色“正吹”(笛)、板胡,加入电子合成器模拟浪涌。
主题曲《海霞谣》贯穿全剧,以【乱弹】为基调,末句转交响合唱。
2. 服装创新:
1950年代:靛蓝疍家衣配军用绑腿,珠绣党徽。
2023年:智能纤维战袍,纹路含汉船纹与二进制代码。
3. 程式化新编:
“数字云手”:传统云手演化无人机操控手势,需经3个月武术特训。
“量子圆场”:步法快于传统圆场三倍,表现信息时代节奏。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