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本周末E站酒吧免费播放一些另类经典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854|回复: 7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22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P>
放浪形骸的青春——《猜火车》


荣获第四十九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p>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p>
 马克和他的一帮狐朋狗友选择了海洛因,他们在最肮脏的角落里过着最堕落的生活,吸毒、酗酒、抢劫、性交……这就是《猜火车》表象贯穿的情节,也是几年来它一直倍受争议的原因所在,你要么为它如痴如醉,要么对它切齿痛恨,很少有中间派存在。影片明显地运用了反传统拍摄手法来突出其叛逆精神,很极端地提出了年轻人如何选择生活的问题,被评为对当代青年产生巨大影响的十大影片之一。那眩目的镜头和娄·瑞德、伊基·鲍普的摇滚乐不啻为一剂迷幻药,我们眼直勾勾盯着屏幕,身临其境,当马克的针头扎入皮下组织,我们以为那白色的化学物质是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当一伙人抢劫后在路上狂奔,我们觉得是自己的心脏在剧烈地跳动。几乎每一个场景都可称得上是一部精致而出人意表的浓缩短片:
  镜头一:马克戒毒
  在《卡门幻想曲》第二乐章的伴奏下,马克把自己关在一间大门钉死的房间里,四壁空空,一副超现实主义的劲头。早已准备好的番茄汤、香草冰淇淋、色情杂志……显示出他已是个戒毒老手,而大提琴轻佻、戏的滑音则暗示着一场闹剧的开始。熬过戒毒带来的便秘痛苦,他闯入全苏格兰最衰的厕所,鸦片丸不慎掉进便池,他一头扎入其中找寻,里面竟有如海洋般别有洞天。这样的场景恐怕只有库斯图里卡才能超越。
<p>
 镜头二:双面黛安
  马克在酒吧里急欲释放他久被海洛因抑制的性欲,一眼看中了性感迷人的女郎黛安。两人在黛安处激情勃发。然而第二天清晨醒来,马克才发现与自己共进早餐的不是黛安所说的室友,却是她的父母。这时身后的房门打开,他转过身去,看见了与昨夜迥然不同的黛安,面前的是个身着校服、甜甜笑着的十六岁清纯少女。相信第一次看到此处的观众心中的惊骇不会比我们的马克少。

<p>
  镜头三:吸毒过量
  Lou Reed冰冷而忧郁的“Perfect Day”里,昏迷的马克被拉进了医院,躺在床上他不断被可怕的幻觉侵扰。一会儿是黛安顽皮地唱着歌,一会儿是斯普德戴着手铐脚镣坐在监狱的铁门上。房顶上死去的婴儿爬着向他逼近,床榻上有严重暴力倾向的贝比钻进了他的被窝。马克在一个接一个的梦魇中挣扎,发出恐怖的叫喊。
<p>
 如果这只是一部一味渲染青年堕落的影片,也就该看完扔进垃圾箱算了,但是并没有那么简单。每一次看,我都被一种沉重的哀伤抓住,在这些年轻人放浪形骸的背后,我听到他们在痛苦地挣扎和绝望地叫喊。以马克为代表的青年并非因浑噩而误入歧途,他们应该算是自觉的吸毒者,以此来回避面对现实生活中种种令人厌烦的问题。对青春的肆意挥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他们愤怒却无可奈何的发泄,不愿重复父母那样刻板的生活轨迹,又找不到自己切实想往的道路,他们感到自己就像苏格兰大地一样,被全世界遗弃。这可能是成长必经的心理过程,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早晚会和千万人一样过活,却怎么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差别仅在于我们没有勇气像马克那样用青春做最后的反抗。
<p>
  最后马克背叛了朋友,也就是背叛了放荡的青年生活,选择了代表平庸而正常的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这是否意味着导演对主流社会的最终妥协?他汇入了模糊的人群之中,与没有面孔的人们融为一体、消失不见了,因为他破烂不堪的青春时代已告一段落,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悲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丽腐烂的《发条橙》</P><></P><>  《发条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的电影语言是华丽的盛大的,充斥着非凡的想象力,然而它又是极精准的,没有任何任意随意的痕迹。它是一个寓言。影像与音乐,都呼应着这个寓言的要旨。它从人与历史中来,而通过仪式,形成象征。</P><>  在这个作品中,对暴力与性的描述是极度直白的。但恐怕这些场面,给人的心灵的震惊更甚于感官的刺激。第一组合段的几个场景:科露娃奶品店、荒废的赌场、作家法兰的家,还有健康农庄,场景的设置都有浓重的超现实风格,陈设怪异,色彩浓烈,充满性暗示。而亚历们穿戴着的阴茎形状的假面,突出胯部的衣装,是更为直露的形象。但性在这部影片中,却并不是核心。它只是暴力的一个必然形式,或者说恶的原初动力。是一个先在的概念,一个形胜于质的存在。在如此刻意的场景之中,暴力被仪式化了。仿佛舞台之上的载歌载舞,恶被赋予了美的形式,生成了艳异的花。</P><>  恶在仪式中,升华而为艺术。通过夸张与抽象,它突破了感官的边界。废弃的赌场象一个荒颓的华丽剧院,少女在舞台上受到凌辱。在一个乐队中心的视角上,摄影机记录下的,是戏剧,不是现实。库布里克使人一刹那间忘却了道德,而在恶与美中目瞪口呆。在艺术中,审美的原则优先于道德的原则,更不用说对于库布里克,道德不是标准,只是存在。他逼迫着“人”直面“人性”,让不安压过了快感。在仪式中抽象出来的恶,从感性直指内心。</P><>  河边的那一段暴力场面。拍摄得何其“唯美”。柔和的光调,水清天蓝,而亚历仿佛在灵感的趋使下,完成了一段完美的杰作。几个短镜头(特写,全景,客观镜头,主观镜头)的剪接自然,流动,天衣无缝。合着音乐的节奏,亚历的手杖成了乐队的指挥棒。于是观众也在库布里克的天才下分裂:恐惧与赞叹混合在一起,蚀骨销魂。</P><>  艺术提供了另一种观察、感受与思考的方式。亚历与两个姑娘的性爱场面,在加速播放中失去了诱惑,代之以幽默。而检查疗效的那一场真是大巧若拙,简单而荒谬的深刻。亚历在聚光灯下做着真实的表演,展示一个恶棍不能作恶的痛苦,而镜头一转,是内政大臣与亚历一样的让欲望扭曲的脸。此刻,仪式与现实是统一的。平面的影像,通过视觉,却可以直抵思想的深处。

  而音乐是这部电影的上帝。它是一出辉煌的MTV。</P><>  恶与音乐的联姻,是库布里克的惊世骇俗的创造。他将魔鬼与天使在视听上合为一体,在艺术中,善恶泯灭。这当然也还是有理论可以作为佐证。弗洛伊德认为,利比多是人的根本驱动力。“本我”受到“超我”的制约,利比多可能以艺术的形式得到升华的体现。那么亚历与贝多芬,是起跑线上并排的两个人。他们一个听命于本我,让恶发展到极致,另一个将力比多化成了艺术创造力,让艺术发展到极致。这种艺术,推枯拉朽,席卷天下,以万物为刍狗。亚历在听第九交响乐时生出的幻想,仿佛是原子战争中的世界末日。
</P><>  音乐是艺术中最抽象的。它远离文字与形象,且寄寓于时间,过往不复。然而无形无质的空气的振动,却直接地作用于人的身体与内心。是亚历在第九交响乐的伴奏中施恶,还是第九交响曲在亚历的施恶中显形?命运成了“恶”的虚空的灵魂。原欲是无可逃脱的,社会是无可规避的。文明走到尽头。收获的,只有形式。美。</P><>  向着人性、欲望、思想的深处求索。需要一颗强大的,冷静的心灵。我犹豫着不肯去重读《发条橙》,因为明白,自己必被卷入黑暗的涡流。库布里克是伟大的,因为他如此坚定,面对恶,面对绝望,他还是掌控着节奏,谱出盛大的乐章。——这个片子,有着如此有力,稳定,而又丰富精微的节奏。《发条橙》的美,也是施虐的美,让人臣服。</P>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根大烟枪》</P><>
★内容简介  
故事讲述“汤姆”从小就是个玩牌高手,所以他与三个好朋友,“肥皂”、“艾迪”及“培根”决定各凑五千英镑,让汤姆去参加一场黑社会高额赌金的牌局。汤姆从头到尾不知情,其实整个赌局根本是个大骗局,于是汤姆不但输光所有的钱,还倒欠赌场主人十万英镑。如果汤姆在一星期内不能还清,他和朋友们的手指将不保。  

  汤姆一伙想尽各种可能的凑钱方法,最后决定抢劫隔壁的毒枭。而隔壁的毒枭同时也正计划抢劫他们的毒品供应商。汤姆一伙的计划听起来简单,但执行时却状况百出。突发的状况让这伙人不由得越陷越深,事情变得十分复杂,场面变得十分混乱,总之就你抢我,我打你,几个小混混发现整个事件已经发展超出他们的想像,于是极力想脱逃,但是已经......  

本片的几大酷元素:  
1、第一酷--语言酷。  
  所有演员们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夹杂着无聊的,有趣的英式粗话,请留意对白中黑色幽默的成分。  
2、第二酷--视觉酷。  
  镜头的运用和人物造型的设计,相当具有时尚和现代感。慢镜头、近镜头倒镜头的运用产生出想象力无限的视觉效果。剪接干净利索,节奏明快舒服。  
3、第三酷--音乐酷。  
  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配合画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乐,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都收录其中,真是眼睛和耳朵一起过瘾。  
4、第四酷--结构酷。  
  情节的铺垫复杂而不庞乱,剧情发展又是奇趣而不显荒诞。几个团伙戏剧性地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情节。  
5、第五酷--结局酷。  
  导演留下了一个令人叫绝再叫绝的悬念结局,我恨不得马上说,但又舍不得说,让大家自己看吧、笑吧......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搏击俱乐部》</P><></P><>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一部具有社会警示作用的电影,兼具强烈的世纪末情绪和浓厚的无政府主义色彩</P><>1999年出品
导 演:大卫·芬奇
主 演:布拉德·皮特
  爱德华·诺顿
 海伦娜·邦威·卡特</P><>·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问题片的代表作之一
·另类电影的巅峰之作</P><>在影片《搏击俱乐部》里,一批被现代生活方式麻木了内心的人认为自己是失掉了人性和感觉的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痛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但同时又无能为力,于是他们认为恢复个性观念的惟一方法就是返回到最原始、最野蛮的痛苦和暴力的本能中。对于这些参加"搏击俱乐部"的人来讲,"俱乐部"取代了宗教与疾病治疗团体所起的慰藉寄托与释压作用,搏击是对精力、压抑、无由来的恐惧的发泄,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集体之内忘却孤独并找回男性尊严,于是他们对搏击表现出了宗教般的狂想……</P><>
《搏击俱乐部》既有对现代人精神与心理的真诚关注,又延续了以暴力反抗旧有价值体制束缚的主题。可以说,这是一部揭示"人性本恶"的影片,其中对叛逆和革命的张扬既是一种煽动也是一种警醒,然而让影片具有深层社会意义的是,它揭示黑暗正是为了抵挡黑暗,与以往的社会片相比,影片的主题更开放,更放松,更具有时代感。总之,影片自身所带有的一种不可言传的魔幻性与自我消解意味使它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P><>神秘性无所不在,我们都喜欢那种能够全知全能的感觉,对这种感觉的喜好造就了不少科学家与私家侦探。电影能够像磁铁般吸引人的也就是这种神秘性,不过去探究最终的解答是徒劳无功的,有时我们似乎找到了某些线索,但它马上又会通向另一项待解的秘密……我就是喜爱(在电影中摸索)这种神秘性。
--本片导演 大卫·芬奇  </P><>显然电影反映了我们生存的目的,一些好与坏的事情。问题是艺术与生命,两者当中存有象征意义,我们处在暴力之中,不由你逃避。此片并不单讲暴力,不是打人那样简单,它所传达的意思是说那是一种连接,一个方向和一些感觉。
--本片主演 布拉德·皮特  </P><>看电影其实就是在黑暗中窥视。大卫·芬奇能够把我们给嘲弄了,说明他很善于把握人的心理。有谁不喜欢走进别人的内心深处呢?影片中所描述的失眠、无聊、精神分裂或者人格分裂为我们了解自己提供了最好的范本,我们能从别人的眼里发现自己正常或者不正常。但尽管受了大卫的嘲弄,在影片结束之时我们仍可大松一口气--毕竟自己还没分裂出去,还过了一把窥视的瘾。</P>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em17][em17]好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2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这首曲子,太郎给个下载的链接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1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liar.wearemu.net/up/upfile/hong/20041122214138.mp3</P><></P><>bryan adams--《brothers under the sun》
</P><>i had a dream - of the wide open prairie
i had a dream - of the pale morning sky
i had a dream - that we flew on golden wings
and we were the same - just the same - you and i
follow your heart - little child of the west wind
follow the voice - that's calling you home
follow your dreams - but always, remember me
i am your brother - under the sun </P><>we are like birds of a feather
we are two hearts joined together
we will be forever as one
my brother under the sun </P><>wherever you hear - the wind in the canyon
wherever you see - the buffalo run
wherever you go - i'll be there beside you
cos you are my brother - my brother under the sun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22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