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肚子饿了,他们说“条肚瘪搭黑”。此地方言让人笑疼肚子!

[复制链接]
查看: 28972|回复: 0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7-10-7 15:01
  • 签到天数: 2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1-12-1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台方言属古吴地方言,吴、越不但语言相通,而且风俗亦大致相同。

    在世代相传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文化,保留了许多古代吴地的方言口音,为后人研究古吴地方言提供了重要依据,被誉为“语言活化石”。

    天台方言的演变与发展,不但源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融合发展有关。

    从天台各地乡间所修的族谱来看,其祖先大多来自中原地区。南宋与明代从北方迁入天台的人口最多,清代至民国以本省各地迁入为主。

    迁入的移民带着各地的文化与生活习俗,在天台城乡繁衍,聚族而居。迁入人口带着不同的习俗与原住民相互交融,促进了中原语言文化与当地语言文化的融合与丰富。

    底蕴深厚的佛道文化和儒家文化,也在无形中不断促进天台方言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使其在仍保留着吴越语言的通俗和形象化的基础上逐渐带上雅言的形式。

    古代吴地多为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社群人际交往范围受到一定局限。因此,同样是吴语,南北之间的差别很大。

    一般认为,南部地区的吴语要比北部地区的吴语要古老一点。

    天台地处温州以北、金华以东、宁波以南,对台州区域吴语起着南北过渡的作用,融合了北部吴语与南部吴语的特征。

    天台方言以不同形式保留了中古汉语的一些特征。例如在天台方言语音中鼻浊音的出现十分普遍,在声母中出现的频率尤其高。

    此外,天台方言声门塞音与入声韵尾完全对应,而且是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古汉语专家认为用天台方言诵读古诗词,其韵律反而更接近古汉语标准。

    天台方言共有八个声调,保留浊音和入声,平声、上声跟普通话相似但喉音稍浓,语音语气重而硬,外地人初听不大容易懂,但细究其语言风格却有奇妙之处。

    也有人认为,深受中国古汉语影响的日语,有些语音与天台话存在着相似之处。

    方言可以证古,这已经成为汉语史研究者的共识。天台方言中的许多词语,十分明显地保留着古汉语的语音语义。

    比如“我”,天台方音近“吾”,而“他”字则称“渠”(音gai)。明代冯梦龙民歌集上有句唱词“月出于山弗见渠”,这里的“渠”也是“他”的意思。

    天台方言也成就了寒山子独具韵味的诗歌。同时,寒山诗的流传与弘扬也为天台山文化的传播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唐代隐逸诗人寒山子,居天台山七十余年,在其《寒山子诗集》里有一首《狗争骨》,其中有“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这里的“渠”与天台方言里的“渠”语音语义基本相同。

    寒山子还写有这样一首诗“寒山有一宅,宅中无阑隔。六门左右通,堂中见天碧。房房虚索索,东壁打西壁。其中无一物,免被人来借。”诗中“东壁打西壁”之句,成为后来禅宗的口头语。济公《辞世偈言》:“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这两首偈句中的“打”字,如按现代汉语读来十分费解。许多文史界人士也曾对此字作过诸多解释,但终归难以表达其真意。

    其实,对于长期生活在天台的寒山和济公来说,用这个“打”字是非常自然的事。

    在天台方言里,“打”的意思是和“与”“及”一样的,如“吾打渠同路来”,其意就是“我与他一起来”。在语音的联系上“打”通“搭”之意,语法上虚化为连词,并非动词。“东壁打西壁”意即东壁与西壁,蕴含“色空”圆融境界,万象本质皆为空的佛禅之意。

    天台人将人喜欢占小便宜说成“占相因”,做事情能够得到额外的利益,也叫“相因”。“相因”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就有“便宜、合算”之意,如《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与天台话语音语义完全相同。

    天台人对时间的界定别有说法。人们出门干活先要观察天时气象,以决定行止。

    古汉语日安为晏,晚也,来者届也,过了下午,晚上将要来临亦称“晏届”;

    傍晚称“黄困”,因为劳累了一整天的人们此时已感到很困乏了。

    如把“厉害”说成“煞夹”。这“煞夹”是古代衙门刑罚,叫手拶。官老爷一声“给我煞煞夹”,那么犯人的手指是非夹烂不可的。

    将肚子饿得厉害说成“条肚瘪搭黑”,“瘪”是肚里无物,“黑”是饿得头晕眼发黑,表述相当形象生动。

    做人若是庸碌无为,不务正业没出息,天台人称之为“呒结煞”,“结煞”是指人做事情循守章法,有板有眼,最后出成果之意。

    还有,将做事严厉、扼守规则的人叫“咬煞”,“凿四方眼”。称桀骜不驯、自讲自听的人为“拗驴”“拗猫”“死钉板”,形容表述各具不同情感色彩,褒贬分明且形象生动。

    天台方言俗语作为当地民间口头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

    在天台方言中,民谚俗语运用得比较频繁,常用形象化的生活语言来喻教或说明事理,有些还运用歇后语来营造诙谐的语境。

    大路不平,闲人铲削——形容打抱不平;拔直火棍两头通——直性子;

    狗咬螺蛳壳——徒作乐空欢喜;刀背嵌钢——用的不是地方……。

    天台人富有幽默感,在方言俗语中体现尤多。例如,管吹牛的叫“拉天”。将天都要拉下来,这牛吹得是不是有些大?

    对一些内在实力不足,却硬装门面凑场面的人与事说成“蛤蟆煞桌脚”;

    对一些与当事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的无谓争执,说成“讨饭人争檐阶”;

    将平时做事行状疲软绵弱、反应笨拙迟钝的人则称“瘪死藤”,本已绵软的藤条还是瘪死的,足见其性;

    对借自己的地位优势霸凌他人的行为,贬称为“洞里狗”“倚门槛硬”,刻画了一些地头蛇色厉内荏的纸老虎面目,同时也体现人们爱憎分明的情感。

    天台山文化以神秀山水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为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台方言的表述特征,而且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例如,天台方言中的“识相”一词,本来源自佛家语言,天台民间将其引申到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认识与处理上来。识是认识,相是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识相”的人知己知彼,懂得进退,对事物有着比较客观、理性的评估与判断,并能够作出得体的行动。

    又如天台人非常推崇“卓觉”。卓者,人品卓越优秀。觉者,道家比喻了悟大道,佛家谓正觉,是人对事物的感受辨别与醒悟。天台话所谓“卓觉”,指做人能够识大体顾大局,敦厚诚实,做事得体大方,懂得谦让。同时,天台方言也会对宗教文化有所影响,很多在天台山修行的僧人念经就带有很浓重的天台古方言口音。此外,在他们所写的一些文疏诗偈中,也会融入一些方言元素。

    从古至今,天台方言不断与外来的先进文化相融合,并不断创新古吴地方言,特别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天台方言中融入了大量普通话和现代语元素,形成了与众不同、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地方语言文化。

    这一切昭示着天台人民在世代相传中,富有创造天赋与传承文化的强烈意识,他们是民俗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为天台山文化的弘扬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裴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 13968580055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 客服QQ1: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16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