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体验白族婚俗

[复制链接]
查看: 5785|回复: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1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鬃岭村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它坐落在一个山坡的半山腰,七、八户人家零散地分布在山坡上,隐蔽在茂盛的核桃树下。我的婆家就在这里。平时村里人白天都各自忙自己的活,很少碰面。到了夜里,大家偶尔相互串串门,喝喝茶,聊聊天,生活平淡而幸福。
  今天,由于有婚礼举行,附近村里的亲戚都集聚在这里,格外热闹。我也是为了这场婚礼而来。一为给堂弟贺喜,二为了解一下白族的婚俗。
  当我们到家的时候,新娘已经进门了,因此错过了一些婚礼细节。我下车的时候,看到叔叔家的大门口有许多人,很多陌生的面孔,每个人看到我都很新奇的样子,但都很友善,大人小孩脸上都堆满了笑容。门口的几个妇女面前摆着几个纸箱,里面有的装着桔子,有的装着苹果,还有的装着五香蛋和火腿肠,地上还放着几棵细细的有点蔫了的甘蔗。妇女旁边围着一堆小孩。
  我起先觉得奇怪,为什么客人不进家,叔叔他们怎么在门外摆东西待客。后来有人告诉我说她们在做生意。这里远离街市,村里也没有什么小卖部,做客的时候生意人就背糖果来卖,大人也会稍微满足一下小孩子,给他们买糖果吃。我也注意到今天我们家里的三个女孩嘴巴一下都没闲过,不时地看见她们扯着奶奶走去那里,对着箱子指指点点,然后开心地捧着东西跑到我身边,问我要不要吃。有时就直接塞到我嘴里,还没等我看清楚,就已经喂进去了。
  确实,在农村做客的日子是小孩子最开心、最喜欢的日子,有零食吃,还可以穿漂亮衣服,就像过年一样。
  大门的另一侧是临时搭起的棚子,有人在里面忙碌,三脚架上放着大大的锣锅,火堆旁还放着几个,这是临时的厨房,给客人做饭用的。庭院里摆着七、八张桌子。有的客人在就餐,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则坐在屋檐下聊天,喝茶。院子的东面生着一堆火,三脚架上放着茶壶,茶壶里冒着热气,地上也放着几个茶壶和一些杯子。我在院子里转着看着,不知什么时候堂妹端着一杯糯米茶站到我身旁,把茶塞到我手里要我喝。这是白族的待客礼俗,我每次去亲戚家里,他们都要给我泡上这样一杯茶。茶里放着爆香的糯米和白糖,喝起来又甜又香。
  一阵阵唢呐声从厨房二楼传来。喜事上吹唢呐是白族的婚俗。我上到楼上,看到两个师傅在那里吹奏。在他们休息的间隙我和他们聊了起来,师傅介绍说唢呐调子有三十多种。当我告诉他们我要拍录像、照相时,他们很开心,并为我吹奏了好几个调子。但我是外族人,又不通音律,所以一下子也没有分辨出调子之间的区别。我摄了像,又照了相片,他们还在连续吹奏着。我想我不能老呆在那里,一是我的耳朵受不了,二是他们不停地为演奏,身体也吃不消,三是二哥的小孩成天兴奋地拽着我的衣角跟我转来转去,我怕她摔倒。
  新房做了新布置,还装点着许多美丽的花。新房的门头上挂着一个筛子,里面贴着八卦图,还挂了一面镜子,应该是避邪用的。房间里摆满了嫁妆,新床前点着一根红蜡烛。新娘子今天特别漂亮,红红的幸福的光彩映在她脸上。她忙着给客人分发糖果、瓜子和粑粑,看到我,也捧了一大把给我。粑粑上有花纹,上了颜色,很漂亮,我很喜欢。我也给新郎新娘拍了照。
  厨房里偶尔传来"铛"的一声,我循声从厨房的窗子里望进去,看到厨房的梁上悬挂着一面锣。观察了一阵,发现他们每上一桌菜都要敲一下锣。这里做客吃流水席,人们轮流上桌,所以院子里有的人在吃、有的人在闲、有的人在看,挺有趣的。
  表哥、表姐家的姑娘邀我一起吃饭,五点左右,我还不饿,但她们说一会儿吃的人会多,我们早吃了好。于是我和她们吃起来。同桌有很多生面孔,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我听不懂白族话,但她们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并招呼我吃饭、吃菜。我反而成了真的客人了。有几个能说汉话的亲戚来和我聊天,问我的工作,家里的情况等。这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少都表示出对我的极大兴趣,让我不免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我很开心,不管认不认识,今天出现在这里的人都是我的亲人。有这样的一份温情在我们彼此的心里,这就是我们热情和感动的理由。我的相机和摄像机也没有错过那一个个动人的笑脸和感人的场面。
  晚上,为了让我拍摄白族打跳和对歌的场面,叔叔在庭院里生了一堆火,邀请客人来打跳、对歌。大约八点,月亮开始升起,火也烧得正旺。大家熙熙攘攘,你拉我推了一阵之后,开始围到火边,在一个男子的引领下十余男女开始跳起舞来。
  大家围成一圈,开始有节奏的踏脚。脚步快慢交替,有时一步一踏,有时两步一踏,有时三步一转,忽快忽慢,富有变化。手有时叉腰,有时摆动,姿态变化繁多。舞者们轻快地跳着、舞着,火光也跳着、舞着,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大山的故事,大山里的生活。
  我的经验判断,舞蹈是要有歌声相伴的,我也在期待歌声的响起,但他们跳舞时并没有唱调子来协调节奏,只有整齐而有力的踏脚声和变化的手势。
  这无声的舞蹈让我感觉它的古老和沧桑,同时又体会到到它的庄严和力量。
  舞跳了大约半个小时后,舞者们个个气喘吁吁,一个个陆续从舞场上退出来,又开始围坐到火堆旁。叔叔邀请了一男一女来对歌,男的是唢呐师傅中的一个,四十岁左右,女的是新娘的亲戚。
  他们说要先试唱一下亮亮嗓子,让我开始的时候不要拍。我等他们对了几句后才开始拍摄。男子的声音宽厚嘹亮,富有情感,妇女的声音纤细,甜美。他俩一唱一和,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有些拘束,唱、答的间隙久一些,随后慢慢进入到各自的角色。
  白族对歌是临时组合编唱的,需要随机应变,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和广博的民间生活常识。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从围观的客人的表情和他们发出的阵阵笑声可以知道,他们说唱的内容有趣、诙谐、又充满温情。
  从九点到十二点,他们连唱了三个小时,但热情不减,反而越唱越有劲,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大伙都跟着唱和起来,相互商量着怎么回对方,或怎么给对方出难题。我手持摄像机拍了很久,手心都出汗了,脚也站累了。
  夜越来越深了,月亮已经升到头顶。他们对了一曲又一曲,换了一调又一调,歌声越唱越高,越唱越优美。悠远的歌声打破了山村夜的宁静,人们沉醉在这优美的歌声里,忘记了日间的劳累,忘记了冬夜的寒冷。
  到十二点的时候,哥哥嫂嫂叫我去休息了,因为我第二天一早还要赶回城里。哥哥说他们可能要唱通宵呢!
  我睡下以后,还听到歌声悠悠地传来,他们大概越对越起劲了,也许真的要以歌当寝了。



该贴已经同步到 静若幽兰的微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彝族风情

  几十年以前,剑川彝族的住房均为清一色的屋顶钉薄木板的垛木房(或称木楞房),低矮、狭小、阴暗、潮湿,非常原始、简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群众的收入成倍地增长;频频外出打工、经商让他们眼界大开。现在的住房普遍为土木结构的石棉瓦平房,钢门钢窗、瓷砖地板也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中,甚至还有少数的楼房拔地而起,显得鹤立鸡群。清澈的自来水通过钢铁(或塑料)水管流进水泥浇灌而成的方形池子中,从水龙头里"哗哗"地流出;小型太阳能板发电机取代了轻巧的水力发电机。如今,高压输电线横空而过,家家户户在夜晚都灯火通明,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用松明照明的历史;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手机信号塔的矗立,绝大多数山民购置了电视机、移动座机、手机,人们坐在家里也能收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很方便地与外界进行电话联系。
  他们的居室,一般为三间正房,中间的堂屋既是主人操办婚丧嫁娶等家庭大事时,亲友商议事项的场所,又是迎宾待客的厅室,左右两侧铺上篾席,经济宽裕的人家还在篾席上摆设用上好的羊毛毯或海棉垫做成舒适的坐垫,紧靠后墙的地方,还有专供德高望重的师长、贵宾坐的特殊席垫,它的前方均有一个大火塘,中间置一个形体较大的铁三脚,一把水壶放在火塘边,平时,也就在火塘上烧水、煮饭,所以这间屋子还是主人家的厨房。按照传统的习俗,宾主入室时,坐的方位是固定的,推开房门,主人坐在房门打开后固定的方向一侧,家人坐在对面一侧。宾主坐定,好客的主人立刻给客人传烟,然后生起一堆火,洗涮完水壶并提来一壶冷水,架在铁三脚上,山区有的是充足而且已经晒透的干柴,水很快就烧开了,主人立刻将杯盏、碗筷清洗得干干净净,给客人沏茶、敬酒,同时,毫不吝啬地烤"葛夫"(荞麦面粑粑)、端上"嘟"(燕麦炒面),再盛上一大碗刚从蜂房中割出来的鲜蜂蜜,请客人蘸上甜津津的蜜糖,品尝这些纯天然、毫无污染的、营养价值极高的原汁原味的土特产。一边烤火、品尝味道可口的饮食,一边与主人天南地北、无拘无束地聊天,客人尽情地享受神仙般逍遥自在的乐趣。与此同时,温柔、贤惠的家庭主妇主动执刀,杀鸡宰羊(待客标准和规格为:普通的客人用猪肉、鸡肉招待;尊贵的客人则用全羊汤款待),她们娴熟地把鸡或羊煺毛、剖开、洗净后,先将鸡、羊的心肝烧烤给客人吃,然后,淘米煮饭、煮肉烧菜,饭菜熟了,家庭主妇或年龄较大的闺女把筷子按先宾后主的顺序逐一发下去,接着,为每位客人分别盛上一碗饭、一碗肉、一碗菜汤。客人用餐时,她们随时留意哪位客人哪些碗内少什么,就马上添饭添菜。饭后,她们默默地收拾、洗涤碗筷,打扫掉落在地的烟头、饭粒、骨头、菜叶,然后,继续给客人斟茶酒。剑川彝族人心地善良,即便是素不相识的路人因饥渴交加而进屋求助,在家的大人也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尽力而为招待陌生人。所有的客人都在酒饱饭足后怀着无限感激之情,依依不舍地离去。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剑川彝族地区的父母也重视给儿女风风光光地操办隆重的婚礼,但是,那些地方的"婚礼",其实质仅相当于其他兄弟民族的"订婚"仪式,因为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要回到娘家长住数月或一两年,一方面继续接受劳动锻炼、培养将来维持小家庭生产、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接受父母、兄长关于如何孝敬公婆、与妯娌、男方兄弟姐妹和乡邻和睦相处的调教。"婚礼"前,"新郎"请傧相(俗称"陪郎")到女方家迎亲,男傧相到"新郎"家后,吃过饭,女方村寨的姑娘们一边追得男傧相满山跑,一边尽情地往男傧相身上泼洒"吉祥水",其场面犹如傣族欢度"泼水节",而男傧相是绝不允许劝阻姑娘们泼水的,只能顺水推舟,让姑娘们尽兴泼水,以逗全体宾客都高兴。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聪明的男傧相要千方百计甩掉彻夜等候追逐他们的姑娘们,将男方委托带去的猪、羊火腿送给"新娘"的长辈,这才顺利完成了男方交办的迎"新娘"的任务。在众亲友的陪同下赶往"新郎"家,快到达时,送亲队伍小憩,男方派出一些人迎接,给送亲队伍每人分发精心准备的荞麦面粑粑,"新郎"的姐妹给"新娘"梳理头发,休整完毕,继续前行,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簇拥下,在男方家族有威望的长辈的祝福声中走进房间。晚饭过后,夜幕降临时,院子里点起熊熊燃烧的火堆,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宾客围着火堆,拉成一圈打歌,"新郎、新娘"双双敬烟、敬酒,与众人见面,此等热闹的场面通宵达旦持续。
  剑川彝族同胞的姓名也颇为讲究,由于很注重亲情、友情,只要是同一个姓氏的,哪怕远隔万水千山、几百上千公里,他们都彼此视对方为同宗共祖的家族人丁,这种认同感与世人常说的"五百年前是一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每个人都有三个名字,一个是长辈直呼他们的"名",另一个是晚辈尊称他们的"字",两个皆用彝语称呼,还有一个是汉语的名字,是各种证件上使用的,供上学、就业、参军等办理各种手续时用的。
  剑川彝族人很擅长区分平、翘舌音和辅音,比如:彝语中的"务丝"表示"猪肉","务声"表示"猪血";"思"表示"柴火","施"表示"野鸡",发音稍不留心,就会让说话者的表达意图不能准确地体现出来,而他们讲彝语时,能准确无误地发出仅有细微差别的似是而非的不同音节,而且他们还能十分精准地发出某些兄弟民族无法发出的鼻音、喉音和其它隐隐约约的辅音。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剑川彝语名词在前,动词在后,同汉语等语言刚好相反,比如:汉语的"牛",彝语叫"来波","羊"叫"优","放牧"叫"罕",而汉语中的"放牛"、"放羊",彝语分别叫做"来波罕、优罕";汉语的"喝、抽",彝语通称"嘟","酒"叫"兹","茶"叫"辣椒",汉语中的"喝酒、喝茶、抽烟",彝语分别叫"兹嘟、辣椒嘟、烟嘟"。因为这个缘故,有人说:"彝语很像英语,剑川彝族学生很有学习英语的天赋"。此话有一定的道理。剑川彝族学生上学,英语成绩好的,为数较多,况且他们当中,考取高校外语(特别是英语)专业的人也不少,可以作为佐证。剑川彝语中,表示否定(如:"不、没有")的词都带有"瓜",汉语的"不看",彝语叫"瓜喝","没有"叫"瓜交"。而且,剑川彝语中,也有对仗工整的句子,比如:通俗的谚语--"干果囊度箍,义咪锶萌嘟"(汉语意思为"冷了要烤火,饿了要吃燕麦炒面"),简直就是一副对仗工整的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火毛
    2018-7-23 19:41
  • 签到天数: 2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8-25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