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评选2010年中国社会关键词,我看“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 等绝对榜上有名。究其造成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的原因,撇开那些货币啊体制啊监管啊那些大道理,专家们几乎一致将其归咎于游资炒作。然而,最近蔬菜价格暴涨,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日常生活之不可承受之重,难道也是游资炒作在作祟?
杭州价格网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土豆、青菜、茭白等16种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品种,售价已普遍超过3元500克,毛毛菜每斤3元,大尖椒4 .5元和黄瓜3 .5元。只有青菜、大白菜、包心菜和萝卜售价低于3元。短时间内蔬菜价格暴涨一倍以上,难道真的是游资炒作?显然不是,因为新鲜蔬菜的不可储存属性决定了它不是游资大量囤积的对象。那是什么原因助推蔬菜价格暴涨呢?谁在蔬菜价格暴涨中获利最大呢?难道真的象有些专家们说的是农民获益?
有记者在蔬菜供销环节采访调查中发现,“在蔬菜销售环节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从菜地到批发市场,蔬菜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蔬菜加价往往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例如常规品种青菜,头道贩子基本上每公斤赚2角就出手了,而农贸市场经营户进价每公斤4.6元,售价为每公斤5.6元至6元;大白菜,农贸市场经营户进价每公斤2.4元,零售每公斤3.6元至4元。看来,蔬菜价格暴涨而获利的不是菜农而是这些市区农贸市场的经营户。因为市民平时要上班,不可能为了省几块钱跑去几公里外的郊区农贸市场,只能就近买菜。
那么,按照正常的市场交易规律,菜农应该把新鲜蔬菜直接卖到市民手中,菜农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市民也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新鲜蔬菜,双方都获益啊。可惜不能,因为有城管。因为有城管,菜农无法进入“最后一公里” 甚至最后几公里。来自江西上饶的叶志华一家在杭州城郊仓前种了几亩地。“我们的蔬菜根本拉不进市区的,看见城管像老鼠看见猫一样,被他们抓了整车菜不是被拿了就是被掀翻了。”叶志华说。——是城管用“掌掴”“ 飞脚”“ 棍棒”将广大市民与菜农的利益活生生地剥离。
这几年甚至十几年来,这些以“美化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使命,以“城市守护神” 自居的特殊群体,通过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打人、群殴等事件被不断曝光,在老百姓心目中几乎成了野蛮的代名词。那么城管倒底依据什么执法?用什么手段执法?是否执法过度呢?用刚刚逝世不久的著名宪政学者蔡定剑先生的话说,“城管的合理性、合法性一直存在质疑”。“ 那个被称为城管执法大队的单位,竟然不属于政府机构系列,那些所谓的执法队员,有的竟然连公务员都不是,许多城管队员是临时工。那些被派到城管当领导的公务员,大都是官场不得意被贬的官员。城管实际上成了一些不得意的官员带领一些饭碗并没有保障的临时工,在执行那些别的正规执法机构不愿意执行的那些琐碎的法律,他们的法律地位、执法依据和执法队伍的合法性一直倍受学者的质疑。”“ 城管的暴力执法不是个别偶然的行为,而是有组织的行为。”可悲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就这样在执法主体不明、执法程序混乱、执法手段粗暴中,长期地、有组织地被非法“执法”了,“抱头鼠窜” 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便与利益就在这样的“执法” 中被生生割裂,而只能忍受高菜价,忍受那些垄断了流通环节的不良商贩的盘剥。城管,在这里成了实实在在的帮凶。
蔡定剑先生还说,“城管的暴力执法和与小贩的冲突,反映的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秩序与部分弱势群体生存法则的冲突。”弱势群体的生存在眼下这个人民共和国显得多么辛酸,多么卑怯。那么城管真的只是为了“美化城市”、 真的只是因为自身素质低下而如此粗暴执法了?如此粗暴执法就没有为自已谋一点自身利益?那它为什么只对农民进城摆点小摊大打出手,而对那些沿街商铺霸占人行道,以及乱停乱放的车辆杂物视而不见呢?
那些“执法” 中得来的战利品是怎么处置的我们暂且不说,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新修的、上档次的农贸市场与城管倒底有无利益瓜葛。这些农贸市场的管理主体,大多是成立一个所谓的市场管理委员会,而这市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人员组成不外乎工商、税务、城管以及土地集体所有者的当地街道、居委会的人员等,负责市场租赁和经营管理,从中收取费用。而其中垃圾清扫和处理非城管莫属,肯定也要收取大量费用。再说这类农贸市场的所有权主体,众所周知,在中国,这类市场建设要想真正的市场化参与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能参与这类市场建设的几乎无不例外是那些工商局建设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而城管正是这些政府职能部门的下属单位,编制、工资、福利等一切都得仰仗,同属一个序列,区别只是一个动口一个动手而已。所以,城管不但是这些农贸市场的主体所有者,市场摊位的租赁以及其它收益都与它休戚相关,而且它还是管理收益者。
记者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杭州重拳整治菜场,将街边巷角的菜摊统一迁入室内,对菜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提升了菜场的档次,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带动了摊租金的上涨”。在杭州做蔬菜生意已经有10多个年头的郑光来说,目前他和妻子在市中心的万寿亭菜场租了5个摊位。光摊位费租金一年下来就得2万多元,一年的水电费和环保袋的费用也得千把块钱,另外还有卫生等部门的各种费用。懂一点市场营销的人都知道,要想有效地控制市场价格,必须控制几个要素,那就是资源\\技术\\渠道\\客户,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各显神通。象中石油中石化控制了石油资源和炼油厂,那它就可以控制油价,说涨就涨,说油荒就油荒。而城管的优势在于控制街道,也就是这“最后一公里”的渠道,控制了这个渠道就控制了蔬菜的上下游,就可大大获利。而与己有利的事能不下大力气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吗?
而要更好地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收费,巩固垄断地位,收取更高的市场摊位租金,就必须把临时市场、路边小摊以及挑莱进场的农民统统取缔、收缴、打跑。于是乎“最后一公里” 商圈在城管的坚决捍卫下成形,而盘剥市场经营户,市场经营户又进而盘剥广大市民的利益链由之牢不可破。所以,城管不但是垄断了流通环节的不良商贩的盘剥我们的帮凶,说它是主谋也毫不为过。
可惜的是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又在罔顾这种不合法不合理的体制,却大槁什么调控什么惠民工程,要给弱势民众发放补贴,是不是噱头是不是望梅止渴我们暂且不论,全国有多少这样需要补贴的弱势民众?要补贴多少个亿?这些补贴的钱从哪来?等等这些都弄明白了吗?还有,关键是这些补贴能真的发下来吗?能真的发到"弱势民众"手中吗?毕竟有大量的开奔驰宝马的人住经适房的先例。我看,若真想要降低蔬菜价格,真的想让"弱势民众"吃到便宜又新鲜的疏菜,只要给每个挑菜进城的农民发放一个能顺利突破城管的"良民证"就行了,何必那么复杂那么大动干戈。
按至高无上的宪法说,是老百姓授权这些所谓的城管来管理、美化我们老百姓的城市,而弄到最后,是我们老百姓授权的这些人用如此简单、粗暴、野蛮的手段,轻而易举地盘剥了我们老百姓自己,这种只有在西方荒诞小说中才有的夸张情节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上演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