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诗词] 好诗推荐《杨逸明先生诗》

  [复制链接]
查看: 5318|回复: 19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8-22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慧芳 于 2011-12-15 12:25 编辑

    早几日提到杨逸明先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让我不由得想起他的诗,发几首与大家共赏。
            与诗友雨中望老君山
    泼墨丹青一望开,君山伊水共情怀。
    从今万缕栾川雨,洒到江南梦里来。

    词浅意深,情意悠长。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杨慧芳

                        咏 葱
    指纤腰细影娉婷,身贱心高未可轻。何惧赴汤成碎末?不辞投釜斗膻腥。
    性情难改辛而辣,风气堪称白且清。调入佳肴凭品味,有香如故慰生平。
    以葱喻人,言品格至上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杨慧芳

                         雨夜宿寒山湖渡假村
    山村犬吠起炊烟,野渡无人系钓船。烹胖头鱼留客醉,住茅草屋傍湖眠。
    两三阵雨来窗外,四五行诗到枕边。不是繁莺啼晓树,书生好梦已逢仙!


    以口语入诗却有味,让人亲近却不落俗。
    原稿后两句是: 梦里不知谁共话,书生一夜已参禅。我也是机缘巧合因这两句而得诗一首:
        寒山湖偶感

    远峰重叠翠微深,湖上风来洗俗尘。一夜参禅君悟否?千年岁月自留痕


    但诗句还是改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酷暑夜读书

        天张炽热网恢恢,我坐危楼卷帙开。

        汗向五千年洒去,风从九万里吹来。

        哲人思辨飞成瀑,骚客心声响作雷。

        谁及书生一瓢饮,纳凉随处是瑶台。

    大气,其心境亦让人敬佩!

      如 : 汗向五千年洒去,风从九万里吹来。可读成上二下五,不多见也十分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2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22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杨慧芳

                         雨夜宿寒山湖渡假村
    山村犬吠起炊烟,野渡无人系钓船。烹胖头鱼留 ...
    杨慧芳 发表于 2010-8-22 08:47


    喜欢原稿的,"梦里不知谁共话,书生一夜已参禅。",有韵味,有遐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1-14 07:12
  •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8-22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背诗好多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枯藤

    因原诗已熟记于心,第一次见到改后那两句,我也觉得改差了。
    当时就跟许先生他们说,大家的意见一致,都说改后更有韵味。
    我静下心来细品,才感受到改后多了灵趣,给人更多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2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原稿的,"梦里不知谁共话,书生一夜已参禅。",有韵味,有遐思
    枯藤 发表于 2010-8-22 09:10



        呵呵都好都好, 都遐思都遐想都有味哈————繁莺啼晓树,枕边又逢仙。梦里谁共话?一夜已参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4-17 23:5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29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是一气呵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2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吗来说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1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有心人眼中,一草一木总关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首杨先生刚发来的诗:

            重阳有感
                 杨逸明
    风送新凉雨送烟,桂香如水梦如船。
    又持杯茗过重九,更上层楼览大千。
    足健共山缘分近,心闲与笔感情专。
    萧萧往事随秋叶,追数年华落鬓边。

    情与景相融,有一份洒脱和闲适在,笔健情浓,意韵深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逸明.咏瀑布
       飞瀑遥倾天上湖,雨丝风片满崖珠。
       心泉也有三千尺,能向秋山一泻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意自成思想者  遣词兼任指挥家”

        ——诗词创作琐记

              杨逸明

    诗词的启蒙教育是母亲无意中赐予我的。母亲爱看越剧,那时一个大人买一张戏票就可以带一个小孩子一起看戏。童年的我因此看了不少才子佳人的戏。《西厢记》里张君瑞和崔莺莺隔着园墙高声吟诵“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和“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的场景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是幼小的我似懂非懂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得到佳人的喜欢必须会写诗。(怪不得孔老夫子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列为“诗三百”之首。)当然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当代的佳人并不爱诗却大多爱钱。但此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我学龄前最爱听父亲讲故事,《聊斋》( “画皮”、“崂山道士”、“王六郎”几则记得最牢)、《水浒》、《三国》听得最多。父亲常常骑自行车带着我到中国大戏院看戏,大多是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京剧《无底洞》、《火焰山》等“猴子戏”。父亲给了我两部书,一部是线装的《聊斋志异》,一部是精装的《辞源》。父亲一贯教育我要老老实实做人,要有平常心。这对我后来写诗都很有影响。
    我真正迷上中华诗词是初中一年级,因为读了《唐诗一百首》、《宋诗一百首》、《唐宋词一百首》和《诗词格律》,还有儿童版的《陆游》和《辛弃疾》。这几本小册子的感染力、震撼力和作用力,真的影响了我的一生。
    由于爱好古典诗词,母亲把自己同事的丈夫介绍给我当古文老师。我十五岁,陈荆生老先生七十多岁,他在他家的小院子里生着煤炉做午饭,不用看书就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解《滕王阁序》、《讨武曌檄》……我因此背了许多篇的古文和古诗词,日后很是受用。陈老师赠我的《古文观止》、《东莱博议》、《学诗入门》、《学词百法》等书至今还藏在我的书橱里。
    我初中三年级是语文课代表,语文老师陶月琪看了我在作文里写旧体诗词,批语道:“你学了不少诗和词,……因此掌握了较丰富的词汇,这很好。但本文较多选用了一些不常见的形容词,如‘荟蔚’、‘娥眉’等,感觉有些堆砌,也不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欣赏,不如用现代语更为亲切、自然,望你多用朴素的语言。”这本作文簿我保存至今,差不多有五十年了。这个作文评语至今影响着我诗词创作的语言风格。
    文革的十年中,偷偷看了大量的世界文学名著,拜伦、雪莱、海涅、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歌都是大段大段抄下来的。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他们的著作我都如饥如渴地贪婪阅读。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对我的影响很大。巴尔扎克(傅雷译)、切诃夫、马克吐温、罗曼罗兰(特别是《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小说,那些深邃的思想,犀利的语言,形象的人物描写,也直接影响到我的诗词创作(例如讽刺诗)。
    以上的这些旧事,同我后来的写诗生涯都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不避繁琐,一一道来,算是楔子,以下言归正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少年时代到文革的岁月,从隧道公司的工地到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的校园,从中学教师的讲台到展览馆专职摄影的暗房和信息业务工作的办公室,我自十三四岁后每年写上几首或十几首旧体诗词,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十多年。
    忽然增添了不少对于人生的感想、感慨和感悟,想到自己学的是文科,应该动笔写点什么。写小说太累,散文也有点耗时,不如还是继续写旧体诗词吧!这是个“短平快”的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报名参加了《诗刊》社办的诗词研讨班,指导老师是杨金亭先生。他说我诗词格律已经过关,但是写作水平三十年原地踏步。于是我下决心好好学,一学就是四年,杨老师说我终于突破了一次自己。打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华诗词几乎成了我的事业、信仰和宗教。我甚至回绝了领导的提拔,离开单位去从事上海诗词学会的毫无物质报酬的秘书长工作和编辑《上海诗词》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写诗似乎很苦,但是因为喜欢,就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当时的学诗之痴和写诗之乐,有两首诗为证。一首是《学诗戏作》:
    此身无计躲诗魔,似傻如狂可奈何?梦捉遐思醒捉笔,笑生热泪哭生歌。
    缚蚕茧内终飞蝶,埋藕泥中却露荷。莫道豪情随日减,万山红树入秋多。
    另一首是《写诗戏作》:
    嚼墨捻须自着迷,闲身已惯闭门栖。童心洒脱饶遐想,老脸轻松少皱皮!
    岁月如倾多米诺,人生似逛迪斯尼。神游万里凭诗兴,不必掏钱上客机。
    我读书也算是下了一些功夫。《唐诗汇评》、《瀛奎律髓汇评》、《随园诗话》和很多的诗集、诗话都一直是我案头枕边常备的读物。陆游的《剑南诗稿》更是通读了好几遍,“书正满床争我宠”,拙诗描述的正是这一景象。
    在酷暑天读书时大汗淋漓,不小心汗水滴湿了桌上的古书,忽然灵感一动,得了一句“汗向五千年洒去”,于是有了《酷暑夜读书》一诗:
    天张炽热网恢恢,我坐危楼卷帙开。汗向五千年洒去,风从九万里吹来。
    哲人思辩飞成瀑,骚客心声响作雷。谁及书生一瓢饮,纳凉随处是瑶台!
    全诗开头写天很“热”,最后写人觉得“凉”,其中有一条线索贯穿:“汗”——“风”——“瀑”——“雷”——“一瓢饮”——“瑶台”。古人说:诗需要“拆开细讲,方见句法、字法,以及起伏照应诸法。”写诗有点像是编一套组合拳,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事先要有所考虑和计划,不能写成一盘散沙。
    曾经读书通宵达旦,描摹眼前之景,先得了一联写景的诗句,放在颈联,便又组合成了一首七律《夜读达旦》:
    展卷浑忘夜已深,灯前拍案朗声吟。爬搔痒背来神爪,揩拭灵台见佛心。
    残月忽收千树白,朝晖又送一楼金。不知窗外今何世,车马倾城起噪音。
    古人说,写律诗往往先有联,后有诗。此话也不假。律诗如果没有至少一联较出色的对仗,律诗就站不住脚。诗需要谋篇布局。李渔在《闲情偶记·结构》里说道:“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应;顾后者,便于埋伏。”我觉得在理。这首诗就是预先考虑了两条线索。1、时间线索:“夜已深”——“灯前”——“月色”——“阳光”——“车马起噪音”(早晨)。2、读书线索:“展卷”——“拍案”——“朗声吟”——“爬搔”、“揩拭”(所感)——“千树白”、“一楼金”(所见)——“车马起噪音”(所闻)。
    练习书法需要临帖,写诗也有“临帖”的过程。我从“临”放翁的“帖”入手,后来又“临”了一些白居易、杨万里、黄仲则的“帖”,语言趋于通俗流畅一路。加上我也爱读一些新诗,学习新诗中意象丰富、词语新颖的特点,写旧体诗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初春戏笔》学的是新诗的写法:
    春风带电到江南,击活溪流击醒山。闪闪繁花初点亮,毛毛细雨半吹干。
    诗心渐暖飞窗外,灵感微麻颤笔端。梦片情丝皆导体,书生自笑绝缘难!
    我先得了第一句,于是开始构思,把关于电的有关词语一一列出,联系与春相关的现象和事物,造成一种较为新奇的效果。首联“电”字引出全篇。两个“击”均扣“电”字。颔联“点亮”和“吹干”仍承上“电”字而来。颈联写作者“触电”后得感觉。尾联仍用电业术语,一语双关,引人联想。谋篇布局围绕“电”字展开,有机组合,浑然一体。这样的诗偶一为之未尝不可,但不可多为,因为毕竟处处留下刻意发力的痕迹,所以觉得有点纤弱,也似乎有点“小样”。
    我也尝试用白话和口语写旧体诗词。举两首为例,一首是《下岗戏作》:
    越愁生计越糟糕,下得岗来担怎挑?入学小儿需赞助,开刀老母缺红包。
    公司债务多于虱,领导人情薄似钞。卅载辛劳何所有?当年奖状挂墙高。
    颔联完全写平民生活中的两大现实问题:教育和医疗。颈联从两句俗语演化而来:“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和“秀才人情纸半张”。这首诗给当时的一位下岗职工看,他说我肯定就是在写他。
    另一首是《逛南京路外滩》:
    又向洋场十里行,人流车水沸腾声。一条街售全球货,多处楼标外国名。
    今见文明钱砌就,昔闻幸福血铺成。那支大救星歌曲,钟响依然耳畔萦!
    表现社会现实以及对于历史的思考,不用文言典故,不用华丽辞藻,大白话,口语化,说清道理即可,我想只要有一定的内涵,也未必不能打动读者。
    屈原的《离骚》中有三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第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人生还是学习诗词创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应该投机取巧,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一种诗人的执着,也体现诗人的风骨。诗人要有才情,更重要的是要有风骨。第三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诗人的优良传统。诗人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诗人的“小我”要与人民的“大我”息息相关。诗人不是不可以吟风弄月,但是如果忘记民生,他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诗人,一个受人尊敬的诗人。
    有人把中国古代诗歌分为三大部分九个类型:一、人与人之关系:亲情诗、友情诗、爱情诗;二、人与自然之关系: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三、人与社会之关系:咏怀诗、咏史诗、时政诗。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但是诗词创作的题材大致已经包括在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的最多的当然是亲情、友情、爱情的诗。
    童年的记忆中,与邻居小姑娘的纯情交往最难磨灭。《回忆初恋戏作》是对此真诚而深情的记录:
    与汝相亲始惹痴,至今心醉卜邻时。小窗人对初弦月,高树风吟仲夏诗。
    梦好难追罗曼蒂,情深可上吉尼斯。浮生百味都如水,除却童年酒一卮。
    田遨先生评论此诗时说:“这首诗写得很雅,以‘罗曼蒂’对‘吉尼斯’,借用外来译名来凑热闹,也象是戏作,加上‘梦好’、‘情深’字样,顿使外来语有了感情色彩。”
    那个年代的所谓“初恋”,没有拉过手,更没有拥抱接吻,只是相处在一起阅读和谈论文学名著,感觉得到彼此的心跳,有种莫名的激动和甜蜜,享受的是一种纯洁的友情和爱情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有一次邻居们一起到老北站送她奔赴自寻插队的农村,火车缓缓开动了,她在窗口招手,我在月台上冲动地快步跑上前去同她握了一下手。虽然只有一瞬间,但是这一次握手,成了我一生的甜美回忆。后来写了《鹧鸪天·新年漫笔》十首中的一首:
    结得相思一段缘,蛾飞茧缚不由天。聚时肝胆冬犹热,别后琴樽夏亦寒。
    幽径里,曲篱边,人生难度是情关。谁知握手才三秒,刻骨镌心到百年!
    最后两句诗就是取材于生活的真实情节。句中的“三秒”和“百年”的强烈对比,一定会给读者以感染力。因为我直抒真情实感,情意缠绵,采用的手法是抓住典型的细节,而不是用空洞和概念化的词语,也没有写已经被人反复说过的陈辞滥调。这一点我在写诗时一直很注意。
    在《父亲九周年忌辰作》一诗中,也是写了一个细节:梦里与父亲相逢,我恍恍惚惚发觉地点总是在童年熟悉的老宅中。诗是这样写的:
    几度搬家西复东,浑忘老宅旧时容。如何父子团栾梦,仍在童年小巷中?
    搬了几次家,老宅的情结还是魂牵梦萦割舍不下。前两句写得似乎平静和淡定,故意说快要忘记老宅的样子了,这正是为反衬后两句的心情沉重。梦里父亲只在老宅里等我重聚,却从不到我的新居来。是他不认得新居?还是他也难舍老宅?一结使用问句,似带着压抑不住的哭声从心灵深处发出,更显得万分悲痛。
    还有一首悼念父亲的七律《父亲逝世十九周年祭》:
    孩提情景总牵怀,脑海时时显影来。周末倚肩看杂剧,睡前搂颈听聊斋。
    当年随地生成乐,今日终天抱作哀。一寸心中沉痛感,大千无处可深埋!
    颔联追述往事,颈联追昔抚今。一结用“一寸”与“大千”对比显示无奈和沉痛。诗的语言要凝练准确,有感染力,可以多多注意反义词的运用。我原来搞摄影,知道黑白照片(现在好像叫“绝色摄影”)中的“反差”运用的好,会产生很成功的艺术效果。大小、快慢、粗细、高低、刚柔、远近、长短……巧妙运用,不断变化,“反差”得当,也是写诗取得艺术效果的诀窍之一。
    写女儿的诗也有多首,其中一首《送女儿参加高考》这样写道:
    成龙成凤梦难除,掌上谁非可爱珠?眷眷目光门外聚,沙沙笔迹案头书。
    此时犹舐投怀犊,明日终飞展翅雏。先父送儿情景在,几回追忆泪模糊!
    颔联抓住眼前所见所闻的细节来描写。当前诗词创作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能写大,不能写小;能写粗,不能写细;能写笼统抽象,不能写具体形象。总体说来,还是逻辑思维多,形象思维少。所以我就很注重诗词细节的描写。颈联发感慨和联想。此时此刻,我才忽然明白和理解了当年父亲送我参加考试时的心情,尾联荡开一笔,把小诗推向一个情感的高潮。我想,诗能感人,还是要写平常人的朴素感情,这种原汁原味的感情不做作,富有“人情味”,古人说“诗缘情而绮靡”,一点不假!
    我写友情的诗也很多,《接加拿大老同学信》应该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飞雁传书到小楼,来逢春日去逢秋。人添白发三千丈,月映沧波两半球。
    天上有云堪作纸,世间无砚可磨愁。童年梦境依然在,一捧遥笺一漫游。
    颔联出句“白发三千丈”是李白现成的句子,对句如不能相称相当,此联的对仗就失败了。以“沧海两半球”对之,应该说比较“现代”,也比较理想。颈联取物,有大(天、云)有小(纸、砚),然而相提并论,合而为一,于是虽大也小,虽小也大。主要是极言“愁”多。尾联回到题中“接信”,首(“传书”)尾(“捧遥笺”)作了呼应。袁枚说:“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我觉得有理,所以写诗很注意修炼“揉磨入细”和“展拓开张”的功夫。孙悟空的金箍棒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都是能变大能变小才是宝贝,如果只能变大或只能变小就没有用了。
    曾经的一个年代把游山玩水也当成一种剥削阶级的生活方式,如今却成了一种大众的生活时尚。当代的山水旅游诗词很多,我也不例外。写此类诗要抓住景点特色,展示作者审美情趣、文采风流和精神独立个性。
    陆游的故事和诗词对我影响极大,游沈园自然不可无诗。《春游沈园》:
    小径花飞土带香,草亭无语立斜阳。鸟寻幽梦穿林遍,柳写春情蘸水长。
    恍惚书生非醉酒,缠绵诗句尚留墙。沈家园里红酥手,牵尽人间九曲肠!
    全诗从写景入手:“小径”、“花飞”、“草亭”、“斜阳”、“鸟”、“柳”、“林”、“水”。景又均须含情:“带香”、“无语”、“寻幽梦”、“蘸春情”。直至颈联才出现作者(“书生”),“恍惚”的原因是墙上的“诗句”。诗句中的最厉害的是那双“红酥手”,能够“牵尽人间九曲肠”。我所采用的手法是所谓的层层剥笋法。虚实相生,渐渐深入,也颇符合我当时游园时的感情历程和思考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山水可以纯写景物,给人以美感,“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句),当然好。但是有寓意有寄托毕竟更好。我先后游览黄山写过两首《黄山夕眺》的绝句:
    排云破雾踏天梯,攀上危亭日恰西。烂漫群山争夕照,金峰昂首黑峰低。
    万壑生风走暮云,千峰翘首斗嶙峋。夕阳分配金黄色,高富低贫也不均!
    同样的景色,立意完全不同。前一首纯写景色,似乎也能给人美的享受。后一首联系社会现实,写出感慨。两首诗创作的日期前后相隔十年。社会的阅历,对现实不公的思考,自然就会反映到诗中,因此也就增加了山水旅游诗的韵味内涵和思想深度。
    有些山水旅游诗是即兴之作。如下面四首。
    《题浔阳楼》:
    九派烟云起,奔腾入小窗。古今多少笔,到此蘸长江!
    《题腾龙洞》:
    世上人无数,锱铢计较多。不如山有量,吞吐一江波。
    《游长白山天池》
    来读乾坤壮丽诗,地球张口吐天池。人知渺小虔诚立,恰是襟怀博大时。
    《天山口占》
    长空万里砌琼瑶,雪岭巍峨耸碧霄。我劝诗人先到此,天山脚下学崇高。
    写诗自然需要有感而发,但是此“感”要道人所未道,不能是“流感”,流于平庸。“发”也必须是艺术地“发”出来,不能草率。如果要当场交卷,以字少为好,写绝句较宜,不要贪长贪多,匆匆写律诗,往往吃力不太好,很难写到精彩。我往往是先练一个“意”,安排妥帖结句,点到为止,然后再铺垫前两句。
    除了必须当场交卷的即兴诗,我的诗作几乎都是反复斟酌和修改过的。前人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引有一段话:“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谈,不召自来。若作家,必如谢绝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及其成后,又必浑成精当,无斧凿痕,方称合作。”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反复斟酌,使语言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写诗可以改到面目全非,但是结果要象“一气呵成”。
    山水旅游诗也可以借题发挥,抒发襟怀,写出深意。
    拜谒黄帝陵,想起当时不少国人居然深恨自己黑发黄肤,艳羡洋人,纷纷出国定居。为此我感慨殊深,写成《轩辕庙抒怀》一律:
    来向轩辕一放歌,心声跌宕响高坡。皮肤未悔同黄土,动脉堪豪有碧波。
    安得埙篪长奏乐,终教棠棣不操戈。诗人自愧升平世,荐血无多荐泪多!
    颔联正是针锋相对批评那些国人,表示自己以“黑发黄肤”是炎黄子孙而自豪。颈联用《诗经》里的两个典,希望全球炎黄子孙化干戈为玉帛。最后的一句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意思和郑燮的“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句式化出。表示自己虽然生活在“太平盛世”,希望报效国家,在“升平盛世”自然很少机遇“荐血”,但是忧国忧民“荐泪”是从来不少。
    “新天地”在上海市卢湾区,紧邻革命圣地“一大”会址,是一片民居风格的旧式里弄建筑,今为高级时尚休闲之商业场所。夜夜香车宝马,觥筹歌舞,据传此处消费价格昂贵为沪上之最。到此徜徉,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强烈的今昔反差,不禁感慨万端,写成《“新天地”戏咏》一律:
    登斯楼也夜朦胧,谁识门墙旧影踪?人醉新潮天地里,月窥老式弄堂中。
    酒吧灯闪星星火,歌手香摇滚滚风。多少腰金衣紫客,不成仁却已成功!
    前六句全写该地景象。“登斯楼也”出自《岳阳楼记》一文。那段人人皆知的历史发生在这个“圣地”,我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并不道明,就象夜色一样的朦胧。纸醉金迷的时尚生活,也无须作出点评。最后翻用“不成功便成仁”一句成语,生出新意,颇觉辛辣:无数先烈未成功只成了仁,而多少今人不必成仁倒都成了“大款”、“大腕”、“大官”这样的“成功人士”。也只有此地、此景、此情,才能生此感慨发此感叹。袁枚说:“诗贵翻案。”写诗可以多考虑用一些成语、俗语、歇后语等,或正话反用,或反语正说,为表现主题别出心裁,往往有奇效。以上两首诗的结句均是采用旧句翻出新意的手法,应该说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游览山水和人文景观,有时会思索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人类生态和地球环境等,举《游五台山》为例:
    名山济济遍莲台,袅袅香烟散未开。举世索求增我虑,私心肿胀遣谁裁?
    大千物种频先灭,不二地球难复来。安得五峰抽巨掌,击醒人类莫添灾!
    中间两联虽较概念化,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忧心的现实,尾联发挥了较为大胆的想象,结合眼前的“五峰”,希望能化为“巨掌”,击醒人类不再干蠢事。写诗要有忧患意识,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样才能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诗来。
    咏物诗我也写了一些,如《咏葱》:
    指纤腰细影娉婷,身贱心高未可轻。何惧赴汤成碎末?不辞投釜斗膻腥。
    性情难改辛而辣,风气堪称白且清。调入佳肴凭品味,有香如故慰生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3-5-24 13:2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3-7-2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写首诗赞颂有风骨的人,马上想到了梅花、松树……可是这些形象已经被前人写得太多,很难再翻出新意。买菜时忽然见到了葱,几毛钱一把,自然而然想起了“贫贱不能移”的格言。于是把葱的外貌和性格里外梳理了一遍。葱清白。辛辣,有赴汤蹈火、敢斗膻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性格。写咏物诗“此物”和“彼意”的特征须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两者联系需自然,不可牵强。如钱泳所说:“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周围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这首《咏葱》,力求在“不离不即之间”。借用曹雪芹写晴雯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还借用陆游写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并化用成了咏葱的句子,应该说确切而允当。
    人离不开社会,于是就有了咏史、咏怀、咏时政的诗。这些诗应该有“兴寄”,有自己要说的话,绝不能复述历史,人云亦云。
    我写过一首《金缕曲·怀念李白》:
    白也顽童耳!久离家,听猿两岸,放舟千里。爱到庐山看瀑布,惊叫银河落地。常戏耍,抽刀断水。不向日边争宠幸,却贪玩,捉月沉江底。一任性,竟如此!
    人间难得天真美,且由他,机灵乖巧,尽成权贵。一句“举头望明月”,九域遍生诗意。身可老,心留稚气。我欲与君长作伴,唤汪伦,组合三人醉。同啸傲,踏歌起。
    填此词之前,先思考了一下,有了一个想法:有人说李白天真,政治上不成熟,于是我就真觉得李白像是一个“顽童”。我决定以此切入,写一个“顽童”。我翻检了李白的诗集,找出一些符合“顽童”天真性格的句子,这些句子似乎有“双通道”的作用,能管得住两头。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居然产生了新意,出现了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第一句“白也顽童耳”管领全篇,渐渐展开,层层深入,寓意其中。投入三天,写成此词,读起来似乎很是轻松,但在写作过程中我却很是沉重,很是动情,甚至眼中满含热泪。我的态度是很严肃很认真的。当时有一个诗评者撰文,说我在“污蔑李白”!还愤慨地说:伟大诗人李白自己也想不到会在一千多年后从云端跌下来变成了一个“顽童”!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居住了四十年的老宅,在我搬迁后已被弟弟售出。对于老宅我总有一种魂牵梦萦的情结。《重访老宅》写出自己的怅惘:
    岁月亲情惹梦思,短檐深巷夕阳迟。当年淡饭粗茶日,竟是人生最乐时!
    物质生活不知改善了多少,可是幸福指数没有同比例增长。那时的亲情,那时的初恋,那时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每天一早父亲总是赶在我上班前起身烧泡饭为我准备早餐,我还怪父亲有点声音吵醒了我。现在想起,原来那都是人生的幸福时光!但这一切已经离我远去。失去了最宝贵的父爱,精神和心灵总有一种无法消除的痛楚。
    另一首《重访老宅》,写出了一种看似淡淡的哀愁:
    淡水新邨访旧家,灰墙红瓦老藤爬。密林藏梦光斑驳,斜日牵情影叠加。
    星散芳邻云外雁,尘封往事路边花。遥看熟悉窗台上,趴着生疏叟与娃。
    现在已经不大敢再“重访老宅”了,怕老是去撩拨这种伤感,感情上和精神上都经受不住。“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诗’儿如何载得起。”所以这类诗也好久不写了。
    人渐渐老了,更需要一种淡泊的性情和旷达的襟怀。
    《办理退休手续》:
    人能耳顺即心宽,进退从容步未艰。加四十年方算老,有三千卷足消闲。
    生存梦似过驹隙,造化恩须报雀环。鬓角青丝初褪色,小诗吟出更斑斓。
    《六三初度》:
    每到今宵自唱酬,写篇初度小诗留。屐痕追忆他乡月,灯影回归老宅秋。
    梦与晨星终淡淡,心随斜日共悠悠。人须雪浪云涛里,驾稳浮生一叶舟。
    《书斋寄兴》
    大任无须我辈担,小斋觅句欲闲难。性情蓄水流心底,气骨生风扫笔端。
    吟过万山人未瘦,藏来千卷屋犹宽。摩挲汉字当琴键,遥向星空即兴弹。
    这几首小诗写于正式退休之后,诗中理性的思考和人生的潇洒更多了一些。诗自然可以写得闲适和旷达,例如《春暮垂钓即兴》:
    几树轻阴绿抱团,一池红雨泣春残。人生不似花飞急,犹得从容把钓竿。
    又如《山中绝句》:
    只争朝夕实堪怜,放慢流光始是仙。一觉醒来云未动,城中蚁族几搬迁。
    又如《读书偶作》:
    危楼趺坐与僧同,共我翻书天外风。冷月残阳为道友,去来皆在不言中。
    再如《初春雨夜》:
    乍暖还寒夜气清,恰宜无寐散烦缨。小楼停泊烟云里,零距离听春雨声。
    甚至可以作更大的遐想,如《宇宙遐想》:
    几十亿人乘地球,似纤埃入太空游。银河系在乾坤里,也是汪洋一叶舟。
    可是人毕竟不能生活在真空里,心情如何能一味地平静如水?对于所见所闻不能无动于衷,所以我的讽刺诗不少,“戏作”、“戏咏”、“戏题”……几乎成了我的一种“品牌”。
    对于社会丑恶现象,连政府总理都公开发表讲话,痛斥近年来祸害百姓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并且大声疾呼:“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见《中国新闻网》)诗人不能不闻不问啊!我写了《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戏赋四绝句》:
    质检当关有几夫?致癌成份总难除。大千物种基因转,丑陋人心健美猪。
    染色馒头瘦肉精,毒从口入遣心惊。寻常百姓如何吃?九死之中觅一生!
    赤子遭逢黑心奶,天良败给地沟油。三餐都在高危里,盛世丰年为吃愁。
    豆芽漂白辣油丹,食不添加色也难。何日严防民口吏,为民防口保平安?
    说是“戏赋”,又何尝有一句“戏言”?
    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我疑心菩萨也有真有假,遂使净土不净,理应列入打假范围也。于是写了一首《戏咏假菩萨》:
    粗雕滥塑庙堂中,斗法争权咒有功。挤上莲台都是佛,夺来金钵岂能空?
    天王受贿敲边鼓,罗汉贪杯撞乱钟。解决人间何许事?香烟也自舞东风。
    全诗从写“假菩萨”下笔,当然与“真菩萨”无涉。如今假药、假钞、假文凭、假职称、假品牌……不胜枚举。有时想想,即使是真书记真局长,因为素质、品德、能力不行,实际上也是披着合法的外衣在以次充好,这就迷惑性更大,危害性更甚,应该也属于“假菩萨”之列。“挤上莲台都是佛”的现象比比皆是。我的小诗也只能讽刺一下,肯定是起不到实际的纠正作用的。
    所以我写过《读讽刺诗戏作》两首绝句用以自嘲:
    乐府新声句凛然,不知官府有谁看?白公诗笔包公铡,哪个能教贼胆寒?
    寸毫如剑舞生风,刺虎屠鲸字字雄。狐鼠依然仓内卧,更无一个怕诗翁!
    既然是“讽刺诗”,就只需一根刺,扎在穴位上,使人感到酸麻即可。现在有很多的所谓“讽刺诗”,抡起大棒大棍,击人皮肉,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讽刺诗”。不但没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连诗词的审美趣味的可读性都失去了。
    再举几例讽刺诗。《鼠年戏咏》:
    饱食无忧日又高,官仓鼠辈正闲聊。商量成立基金会,救助街头流浪猫!
    《戏咏唐僧师徒四绝句》:
    管理阶层地位殊,深谙念咒不含糊。斗妖无胆兼无识,整治徒儿有紧箍。(唐  僧)
    耍遍天宫与佛门,频翻筋斗笑猢狲。故乡花果山多好,还去当啥弼马温!(孙悟空)
    戏言几句落猪身,只怨嫦娥太较真。恨未投胎时尚世,会调情是好男人!(猪八戒)
    西行辎重一肩挑,不为升官不为钞。试问当今公仆辈,几人风格有他高?(沙和尚)
    记得薛宝钗说过:“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凤姐式的“市俗取笑”就不是讽刺诗。我想学的是黛玉式的“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的“促狭”的写法。
    从写诗的“单干户”,到参加中华诗词学会,直至广交天下诗友,又有十五个年头过去了。诗还得继续写。有时觉得诗几乎没有什么可写了,有时又觉得诗实在写也写不完,就怕写不好。
    自己的写诗心得,归纳在《诗词创作的“金字塔”原理》一文中,这里不再赘述。再引两例,本文就可打住了。
    《秋兴》:
    吟翁无奈性情何,岁岁霜天发浩歌。残照入怀豪气在,秋风吹梦壮游多。
    人生丹桂心头绽,历史银河砚底磨。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
    《诗词创作漫谈》:
    一杖铿然一帽斜,晨餐坠露夕流霞。心随崖瀑频冲动,梦与云山共叠加。
    创意自成思想者,遣词兼任指挥家。诗人踏遍天涯路,落笔无须手八叉。
    写诗写到这个份上,人生应该无憾矣!两首诗不用诠释,诗人的自足,自得,自信,自乐,自豪,已经跃然纸上。“创意自成思想者,遣词兼任指挥家。”这种自以为是“思想者”和“指挥家”的快感只有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这是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写诗的人却能“不改其乐”!在诗词创作中体验和创造人生的真正价值,恰如拙诗所说:“也算吾生事有成”矣!
    写诗使得人生何等淡定!何等充实!何等潇洒!何等自豪!何等快活!
                                      2012年3月16日于海上阅剑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