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千载天台话古村

[复制链接]
查看: 2018|回复: 0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17-10-7 15:01
  • 签到天数: 2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6-12-2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7982969_836903.jpg

    1.  据《郡县释名》浙江卷(下)记载:天台县义同台州,取天台山名也。
      从古至今,“天台”的读音一直是:tiān tāi。
      台字读声古称平声,今称阴平。
      “天台”两个字无论繁简,古今皆同,大部分古书中所提及的天台山特指的就是浙江东部这座天台山。
      此山在史册中或称灵越,或称台岳。山之形势高大,西南接括苍、雁荡,西北接四明、金华,东向蜿蜒入东海。
      其山形如八叶覆莲,有八支、八溪及上台、中台、下台等,似银汉三星之台宿,因而称之为天台山。
      南北朝末期顾野王所著《舆地志》中云“天台山,一名桐柏,众岳之最秀者也。”
      天台县因天台山而得名,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宜人,总面积相当于两个新加坡。
      三国吴大帝黄龙三年,即公元231年始置县,名始平。后历始丰、唐兴两次改名。宋太祖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复名天台,沿用至今。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天台有“佛宗道源 山水神秀”之美誉。
      其历史上的盛名在于源远流长、包容并蓄的宗教文化。佛、道、儒在历史上交相辉映,为其积淀下丰厚的文化底蕴。
      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润州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天下“四绝”的天台国清寺为中、日、韩佛教天台宗祖庭,桐柏宫为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上的玉京洞位列道教十大洞天之六。天台还是“活佛”济公的故乡、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
      天台的古村古建更是星布于野,蔚为大观。有记载的千年古村就不少,其中街头景区的九遮村、石梁景区的迹溪村、平桥镇椒园村等便是其中代表。

    2.
    “十里遮山秀碧峰,九重叠嶂似蟠龙。
    山环水曲疑无路,石破崖穿别有踪。
    丹洞常留红日影,青峦乍见白云封。
    樵夫欲访神仙窟,踏破芒鞋何处逢?”

      街头镇九遮村是台西遮山何氏发族之地。一直以来,凡外姓招婿、入继到九遮村的都能自愿随何而姓。
      在《台西遮山何氏重修宗谱序》中,我们读到了九遮的历史渊源:“吾台西遮山何氏之族,祥稽历届宗谱世系序,叙何氏渊源,自周成王弟,唐叔虞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为避秦乱,散处江湖间,讹音以韩为何,何之姓由此为始……溯汉唐衍派六十五世,自始迁祖迁台,已创1037余载之基业,续而衍派三十六世矣!”
      九遮村北依寒山,南枕大雷山,东与临海、仙居隔山相望、西有龙溪奔流,可谓三面环山的一座秀谷。
      该村现有县级文保单位4处,历史建筑20处,建筑类型颇为丰富。古村落里的“聚星堂古民居”、“何官才故居”、“古牮桥群”、“望楚洞”、“宋进士牌坊”、“何氏始祖廓公”、“亚父桥”等历史建筑,相互牵连,彼此守望,形成独特的建筑群体。
      范增庙又称亚父庙,于周显德四年,即公元957年,始建于岩坪。历经宋代扩建、明代火毁、清代重修,于今仍然可揽山间明月。而亚父桥传说是范增亲自设计的石拱桥,几经水冲修复,亦曾经人为破坏,却依旧犹自屹立。
      本世纪初再添一石碑一石亭,并刻上了“七尺去留关楚汉,一棺虚实误良平”的慨叹。亚父庙右侧半山上有“望楚洞”,对面山上有“归楚洞”,1999年开发时发现一付遗骸及数块陶缸碎片,经专家鉴定陶缸为战国时期所制。
      在九遮村,横跨在溪坑上一座又一座共5座形似扁担弓面向上,风格独具,跨度不一,造型全都用长石条架成的拱桥,是为牮桥。被载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桥梁卷》,定名为“九遮牮桥群”,学部委员、中国桥梁专家、铁道部大桥局总工程师唐寰澄先生以“稀有”称之。
      在古牮桥旁有一棵唐樟,已历千年,至今仍枝繁叶茂。但这棵树与村里的另一棵树比起来,还只是个小兄弟。
      九遮村有一棵树龄有1600余年的传奇榧树,位列浙江28株名木古树之首。其树高27米,胸径1.7米,树围5.8米。
      据《何氏宗谱》及《浙江省植物学志》记载系晋代古榧树,现已载入《世界古稀大辞典》,并被定为国宝。

    3.
      苏轼对天台出品的玉版纸给予高度评价,在《杂志》文中称 “吕献可遗余天台玉版过澄心堂”,认为比当时著名的澄心堂纸还要好。
      这玉版纸的“老家”就是石梁镇的迹溪村,因汉代隐士高察到此,留下足迹而得名。该村坐落在幽深的竹林山涧之中,恰似“长虹卧波”,两旁竹海掩村,中间淙淙天籁,有山有林有溪,乃风水绝佳之所在。
      迹溪始祖本不是村夫野叟,金氏自书香门弟始迁迹溪,汪氏侨公“读书博古,有诗稿传世”,文章诗篇别具识见。
      迹溪村早在唐朝就有寺庙僧人开田种粮,伐竹造纸。
      史书上记载:江、浙最久,最好的书画纸叫天台玉版纸。当时民谣云:“迹溪本是京城里,穿鞋着袜让我嬉,白米干柴岩骨水,纸桶一响,吃鱼吃鲞。”反映的就是当时迹溪造纸业兴盛,百姓安居富足、纸业繁华闹热的景象。
      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天台玉版纸具有光洁坚厚、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被人们赞之曰:“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赞之为“国之二宝”。
      迹溪村还有个“竹沥水茶楼”, 承载着一段事关大文豪苏东坡“斗茶”的历史趣话。
      宋朝时,非常盛行“斗茶”。苏东坡曾在斗茶中败给了蔡襄。
      《梅花笔谈》记载:“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仅八分耳。”苏东坡按此理,就使用天台竹沥水,结果终于“斗胜”了当时的茶学泰斗蔡襄。
      天台山云雾茶产于浙江省的天台山诸峰,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佳,故又名华顶云雾、华顶茶。迹溪位于华顶西侧,地势绝佳,遍山皆有“云雾茶园”。
      云雾茶为半烘半炒型绿茶,形成外形细紧圆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醇郁的高品位生态云雾茶,被列为《中国名茶》第六种。

    4.
      平桥镇椒园村,位于平桥镇椒园岗上,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史悠久,村中古祠古宅结构完整,保存完好。为古村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天台王氏宗谱·明伦公》介绍,明伦公原系新昌长潭人,为天台明伦系王氏始祖。
      当时村祖王明伦讲学于天台,游寒明岩胜景,返经椒园,见岗上林木葱郁,椒花簇簇,两旁溪水绕流,野芳凝岸,爱其地山川挺秀,遂定居于椒园岗中,称“王村”,即今椒园村。
      追溯历史,椒园建村有1300多年。《天台王氏宗谱·王宅基村村史简介》不但介绍了悠久的村史,还详实地记载了村名的演变历史。
      村祖王明伦在唐贞观年间定居椒园岗,最初称为“王村”,寓意“繁荣昌盛”之意。
      果然此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由此,椒园王村成为浙东名村。
      至宋,突遭秦桧抄没,屈杀三百余人,仅存四人避难各地。等到秦桧倒后,四人迂回祖基椒园,更名“王村”为“王宅基”。由此,作为祖基,作为基地,希望能长期安定生活于此。
    最后在2000年更名为“椒园”,取名于最初风景秀丽的椒园岗。
      村名从“王村”到“王宅基”,再到“椒园”,悠久曲折的历史在一次次的更名中得以见证。
      椒园村传统建筑保存完好,有古祠、古宅院、古石窗、古台阶、古塘、古樟树、古井等。
      村中古宅多为民宅,后堂屋、前堂屋,三间两层,中间直通屋顶,道地由石子铺成,便于排水。所有院落为木结构,方柱,板壁。设有大门头和后水门,大门头外往往铺有10道左右的古台阶,光滑的台阶见证着老宅漫长的历史,而趴在院落四角的屋檐上的垂舌瓦则静静地俯瞰人事变迁。
      村中一口古塘孕育着世世代代的村民,傍塘而立的古香樟,已有几百年历史,粗大的主干,得由好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弯曲的虬枝经历着风霜雨雪,与古院落遥相呼应。
      木结构的院落,搭配着传统的石窗,有“福” 、“禄” 、“寿”三星及“龙凤呈祥”、“梅兰竹菊”等各种图案,这些凝固的艺术,是天台石窗文化的典型代表。
      村外一口千年古井不知深有几何。有老人说祖辈告诉他们这井“廿四格梯,布不到底”,现在算来大约12米深。不管碰上多少严重的干旱,井水从不间断地从地底下冒上来,养育着村里的一代又一代。

    5.
      作为台州市的“超级绿肺”和“饮水之源”,天台这座诗意盎然的古城在古村古建的保护过程中重新焕发了光彩。
      农耕生活、田园诗画、镜波山月,若想回到宋、明时代,不妨到天台山来坐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