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诗词] 《海丝魂之海胭脂》越剧剧本

[复制链接]
查看: 199|回复: 0
  • TA的每日心情
    高兴
    2025-3-7 20:32
  •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5-2-28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越剧剧本《海丝魂之海胭脂》原创作者:汤斌斌








    【序幕·沧海耕梦】
    时间:远古神话时期
    场景:深海鲛宫(数控纱幕投射《千里江山图》青绿波纹,12组威亚悬吊发光水母)


    鲛人合唱(新创【海灵谣】):
    (前奏:编钟模拟潮音,洞箫拟海风声)
    “烟墩斜阳涠洲岛,三山鼎沸镇惊涛。
    鲛珠泣血化稻种,千年一梦种碧霄!”


    鲛皇登场(蟒袍加珊瑚鳞甲,踏浪步法):
    (唱【尺调慢板】)
    “坐断南海八千秋,忧思鲛国食无谋。
    火山列阵化田亩,定海神珠锁龙虬!”
    (白)白海豚仙子何在?


    白海豚(素纱披帛,足踏荧光浪花):
    (唱【弦下腔】)
    “千豚列阵耕海图,火脉温田育丹珠。
    潮涨潮落勤伺弄,胭脂红透珊瑚株!”
    (做播种虚拟动作,12名鲛人伴舞模拟插秧)






    【第一场·潮劫】
    时间:盛夏正午
    场景:圈水村稻田(升降舞台展现潮汐变化,干冰模拟泥沼)


    幕后合唱(【山坡羊】急板):
    “日烤沧溟云欲燃,豚随潮信入江湾!
    稻黄未割先倾覆,泥浪翻腾万尾缠!”


    (海豚群机械装置陷落泥潭,LED地屏显挣扎轨迹)


    族长(拄龙骨杖疾奔):
    (念白)父老们!
    (唱【扑灯蛾】)
    “休道豚群毁稼穑!且看生灵陷危滩!
    拆门卸板何惜物?救得海灵即福田!”


    少女阿珠(撕裙裾裹伤手):
    (唱【四工调】)
    “血浸罗衣不知痛,泥污素手未觉寒。
    但使千豚归碧海,宁将稻浪换波澜!”
    (作抬豚动作,与村民构成“人豚叠塔”造型)






    【第二场·泪珠】
    时间:救援当夜
    场景:月下海滩(纱幕投影潮纹,3D全息海豚虚影徘徊)


    白海豚(独舞【反二黄】):
    “鳞伤犹记恩人手,月下长嗥泪化珠。
    欲报深恩无长物,唯献仙种续命株!”
    (抛洒荧光粉模拟鲛珠泪,收光时突现火山震动音效)


    鲛皇(水晶宫崩塌特效中登场):
    (唱【汉调滚板】)
    “人间大义撼龙绡,岂吝神珠镇海潮?
    三山喷薄出沧溟,胭脂染霞映碧霄!”
    (挥袖间定海珠升空,火山装置喷发)




    【第三场·火耘】
    时间:黎明破晓
    场景:火山喷发现场(数控机械臂操控三岛模型破海而出)


    幕后合唱(【锦缠道】带杀伐气):
    “地火焚天破九渊,三山化岛立云巅!
    稻穗披霞出海面,红浪千重接星躔!”


    老农(捧稻穗颤巍巍跪地):
    (韵白)列祖列宗啊——
    (唱【海底调】新创腔)
    “潮涨不惧咸苦,潮退能抗骄阳。
    吸得海天精气,方成这胭脂红粮!”


    阿珠(踏稻浪造型车台):
    (唱【新越讴】)
    “千帆载得红米香,丝路迢迢连异邦。
    莫道稻微无奇志,粒粒皆含日月光!”
    (背景呈现郑和船队全息投影)






    【尾声·共生】
    时间:现代丰收季
    场景:北部湾海域(纱幕投影现代港口,无人机编队模拟海豚群)


    男女合唱(【蝶恋花】转调):
    “千年海丝传佳话,豚影绕樯送晚霞。
    稻浪翻作胭脂色,天人共谱浪淘沙。”


    白海豚(从机械升降台跃出):
    (清板)
    “每见稻熟必回游,浪里翻身拜田畴。
    若问因何长守望?山海同根月同舟!”
    (谢幕时释放红米形气球覆盖全场)




    (全剧终· 非遗标志与海丝地图渐显落幕)


    【技术附录】
    1. 海豚装置:采用气液压联动系统,实现群体搁浅动态
    2. 火山特效:借鉴瓦格纳《尼伯龙根》熔岩投影技术
    3. 定海珠:直径1.2米数控水晶球,内置270°环幕投影
    4. 气味系统:稻香、海风香氛按场次释放


    【哲学命题】
    通过“稻毁—救豚—火山喷发—稻生”闭环结构,诠释《淮南子》“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的辩证思想,展现中华文明“危难互救—自然馈赠—文明传播”的生态伦理体系。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