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有老街的历史,更有老街的文化。中国的老街很多,彼此之间的文化也大不相同。商业化的今天,很多的老街多少已经被现代的繁华所覆盖,想再现百年或千年前的繁华景貌,也自然会被修改的有点失味了。可能也只有记忆里的老街,才能够让人保留着那一翻故往的陈年故事,那也自然将老街的文化淋漓可现了。记忆里,那老街的历史,犹如她的街长与街宽一样,不长也不窄。虽然问起当地的老人有关于老街的始起,他们也只能很模糊地作答:“也有上百年历史了吧!”也只有查阅历史资料才明确地知道那条老街始建于清晚期。 这条老街位于天台的街头镇,曾是过去的繁茂的镇集市中心。集市里的老街那是老街最具历史商业性的体现,传统的物物交换,在老街的80年代,以至现在还依稀能够找到它们的身影。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让这条老街也增添了多一份老街古老的成分,让老街的商业交易也更具有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在记忆里的长辈子每逢农历的初二或初五,便背上自家的麦子或者大米拿到集市上换置,或者将这些物品在老街的一头的大樟树下进行兑换可流通的货币,街里的也便响起了昔日的人来人往,在拥挤的巷子里挤出老街的沸腾热闹的场面。叫卖声,打铁声,喧嚷声,猪犬的吼叫声…..在老街口一直到老街的那头。 老街,被世人称为“古湖宝镇”。其实在镇子里并不能看到所谓的古湖,这正犹如陕西富平县里的那个拔地而起的土坡上的“望湖楼”,其实下并看不到湖了。但那里的老人对湖水的记忆还是犹存,也能够微微地道来湖水的去向。而老街的“古湖”的解释,追究了半天也始终没有人能够给予一个充足的答案,能够让我圆满。可能这也是老街的给人的那么点点的遗憾了,也正是这点遗憾给老街也蒙上了一层神秘感了。 只是知道小阿姨的寄母就住在这条老街,那是(假)外婆(这是我们为了区分,外婆与小阿姨寄母区分私下叫的。听说她是曾经这条街上的布商,她的房子位于老街的街中,房子不大,但也有老街商铺的特征,窗板掀起来,也就是一个布店了。后堂也就是厨房了。对于假外婆的经商那已经是我出生前的事情,只是在我的记忆里,她已经白发苍苍,行走助着拐杖的老人了。只是那个老的照相管里时常被母亲提起,我一岁时在这里拍照的情景;与那家老爷偶尔会去的理发店。随故往昔,但老街的还是老街,只是热闹的场景已被新街取代,新街的宽敞与热闹,也便让老街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了,也只留下的只是峥嵘的岁月。 一直都想很好地来记录老街,但也许是因为对过去的记忆过于浓烈了,也便对现在的老街存有遗憾了。只是见到老街上被人拆除的房子换盖新居或者在历史的老街上又达有新的“补丁”难免就让后人们存有不满了。也许他们并没有去关心老街的历史文化能够带来的价值,也时而跟他们谈起这些价值时,他们便论其遥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如果让后人们,能够看到昔日的老街,是商业化地完整保留?还是让它继续完整地保留好这条老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