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16 发表于 2011-5-8 13:17

读杨慧芳几首新诗的一点感想

本帖最后由 p916 于 2011-5-8 13:29 编辑

                                                          读杨慧芳几首新诗的一点感想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
    我本愚笨,也不懂诗。但知道,诗可以陶冶情操。读好诗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心灵享受。
    很欣赏慧芳的诗,也为她写的诗折服。因为自己文字功底浅,用词、 表达方式都不时尚,也不是一块写诗、评诗的料。所以不敢妄言慧芳的诗思想性有多强,艺术上有多完美。我只感觉她的诗表现手法成熟,内容和风格比较一致,语言通俗易懂,写得清新阳光,读起来音韵圆转、朗朗上口。
   超脱了女性特有绮罗香泽的范围,以清丽秀美的风格,用深婉的感情,简洁的笔触写诗,是慧芳写诗的特征。如 ;
                                 《春》
          一帘春雨远山蒙,    丝柳如烟水色空。
          洗尽红尘纷扰事,    不关花落不关风。
    全诗写得凝炼含蓄,音韵对仗,透着一丝淡淡的伤感。伤春,但不悲春。
    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着雨后的青山,碧水潺潺,秀峰如洗。在飘渺薄雾的回绕中,她的诗象一位美丽的女孩,婀娜多姿,读来令人陶醉。
    她写的诗可以用心来聆听风语鸟歌、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晨行》和《诗情》等诗中,她用色彩清淡的笔触,较小雕饰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江南春天精美的画卷。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她写诗的特点。读她的诗,仿佛自己置身于诗画之中。

                               《晨行》   
          隐隐山林薄雾垂,    啼声破晓月如眉。
          一春花事寻无迹,    似向柳烟深处飞。

                               《诗情》   
          常对青山梦几回,    碧溪空负好花开。
          悠然岁月悄然过,    唯有诗情款款来。
    此刻,诗人的内心世界清净宁静,进入了一种廖廓宁净的诗的世界,并激发出邈远缠绵的诗怀,世俗间所有的纷纷扰扰,都被美丽的大自然洗净。但诗人又是凡人,也是俗人。在她的诗里,难免轻笼着一层人生渺茫;“一春花事寻无迹”的怅惘;“碧溪空负好花开”的迷茫,和感叹韶光易逝、略带忧伤的情调。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形式多样、又充分个性的社会,也是一个信息流畅、表达自由、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在天台论坛这块新人辈出的小园地中,慧芳无疑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比较有影响的诗人。
    我并不认识和了解慧芳,接触她的诗也不多,我想,这并不妨碍我对她诗的好感。

水水 发表于 2011-5-8 13:37

写的很仔细

:lol

p916 发表于 2011-5-8 13:41

水水 发表于 2011-5-8 1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的很仔细

好久不见了朋友,想念。。。

水水 发表于 2011-5-8 14:41

p916 发表于 2011-5-8 1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久不见了朋友,想念。。。

好久不见、最近你都没来了嘛{:10_398:}

p916 发表于 2011-5-8 14:59

我辈在为‘生活’奔跑,无法上论坛‘休闲’何况现在的社交也太丰富。

水水 发表于 2011-5-8 18:09

{:10_396:}

杨慧芳 发表于 2011-5-8 19:02

回复 p916 的帖子

希望诗能给读者好感,是吾所梦寐以求。

谢谢你对诗的欣赏和赞誉,虽受之有愧,但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深婉的感情,简洁的笔触一直是我喜欢和追求的风格。

因各自的感受不同,理解上容易有偏差,能如楼主般对诗有恰当和独到的解读实属不易。


发表于 2011-5-8 19:12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呵呵...这个《诗》不是指现在的诗歌诗词的"诗"吧

水水 发表于 2011-5-8 20:20

海 发表于 2011-5-8 19: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呵呵...这个《诗》不是指现在 ...

海大师都出现了啊{:10_396:}

杨慧芳 发表于 2011-5-8 20:32

本帖最后由 杨慧芳 于 2011-5-9 09:02 编辑

孔夫子的一句训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按字面的意思,应该是不读《诗经》,没法说话。
但现代人,都不读《诗经》,话虽然粗鲁了些,也能表情达意呀。是否对孔夫子的话的理解有了什么偏颇之处?
我们再分析一下《诗经》的构成:《诗经》分为《国风》、《大、小雅》、《周、鲁颂》。国风,应该是民歌,相对于官歌而言的民歌,就是所谓的流行歌曲吧;大、小雅,是士大夫聚会时的正规歌曲,相当于“经典音乐”或正剧吧;颂,也就是官方规定的歌曲,如国歌吧(《义勇军进行曲》)、准国歌(文革时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现在的《歌唱祖国》)。
我们知道,诗是语言的精华。“不学诗,无以言”,应该是指不学语言的精华,就不能形象而准确地说话。那么,在孔夫子的年代,《诗经》应当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与经典歌曲大全”,所以,通过学诗,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形象又更美、更准确。
那么我们现在呢?现在还读《诗经》吗?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行歌曲”也在改变。到战国时期,南方就有“楚辞”兴起流行。到汉代,四言诗逐步被五言诗和七言诗所取代而流行。此种诗歌形式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于是流行的歌曲歌词就在五言七言上做足了秀。从汉人五七言诗的“俗”,到唐诗的“雅”。唐诗也就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个辉煌得后无来者的顶峰。而后长短句开始流行,从宋的“诗余”到元的“曲子词”。从统一的“五七言”走向“长短句”后,又逐步走向世俗化。
对了,世俗化,就是诗的起步处。风,就是民歌,就是流行歌曲。因此它是通俗的,粗野俚卑是必然的,难免的。但在人们日益追求完美的精神思想影响下,“雅”就应运而生了。应该说,“雅”是人们自我提升的产物。诗界如此,言行举止界,又何尝不如此?因此,这儿似乎就是一个俗文化向雅文化转化的问题。
原来追星一族,就是在“学诗”啊!他们虽然学的太浅了些,但毕竟在学。然而,光学一点“风”,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一点“雅”,学一点《诗经》“楚辞”,学一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对联。他们应该从能言,到善言;从粗俗,到高雅。我们的学府,应该做的,不就是正确的引导么?也就是把年轻人追星的激情,引导到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上去,让他们始乎诗,而终乎礼。也就是让他们从追星开始,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使他们的言行举止高雅起来,更像一个绅士淑女。不会说话当然不好,只说粗鲁的话也不见得就好。
学诗,就是从粗俗的“风”开始,逐步学到“雅”,最终能按“礼”行事,达到“乐”的境界。也许这样的理解,能够接近孔夫子“不学诗,无以言”的本意吧。

转载篇网上的文章

杨慧芳 发表于 2011-5-8 20:34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三角街上看美女 发表于 2011-5-8 21:47

{:9_349:}

p916 发表于 2011-5-11 17:26

本帖最后由 p916 于 2011-5-11 17:46 编辑

   为了使自己的口语或文章语言精彩,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我们会调动一切必要的技巧来传达自己的观点。
    在实际运用中引用某些成语和名言警句,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使用习惯。我们总不能在引用‘指鹿为马’时让秦二世胡亥和赵高重新过招;谈到‘南辕北辙’时要重回战国的愚言环境中去才能使用......。
   
    真诚地感谢海大侠和坛中网友对本贴的关注;也十分感谢慧芳的支持。
   
    关于此〈诗〉非彼〈诗〉的话题很有意思。非常欢迎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各舒己见,提出批评和讨论,使自己的文学水平得到学习提高。虽然我极小上网,但一定洗耳恭听。

枯藤 发表于 2011-6-7 16:26

确实,诗情画意,人如在画中游

野马 发表于 2011-6-8 10:28

:victory:

p916 发表于 2011-6-8 13:40

枯藤 发表于 2011-6-7 16: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确实,诗情画意,人如在画中游


                :victory:

p916 发表于 2011-6-8 13:43

回复 野马 的帖子

{:6_269:}

小叶子 发表于 2012-9-17 09:02

{:1_1:}真的写得很好,现代社会这么浮躁中难得有女子能这么有心、用心了

惜分飞 发表于 2013-9-5 19:37

杨慧芳 发表于 2011-5-8 20:32
孔夫子的一句训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按字面的意思,应该是不读《诗经》,没法说话。
但现代人, ...

妙哉高论,着实是好文章,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杨慧芳几首新诗的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