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诗词] 宋词 格律浅说----

[复制链接]
查看: 2358|回复: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8-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
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
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
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
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①。这种分法虽然未免
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
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
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㈠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
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
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
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
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
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
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
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
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
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
《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
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
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
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
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
《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
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
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
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
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㈡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
阕⑥。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
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
做“换头”。双调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

踏莎行

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象《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他各词,前后各
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叠。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
曲终叫做阕。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告终下。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
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贯的。 ⑦字数不同如《菩萨蛮》,
平仄不同如《浣溪沙》。 ⑧旧法,前后阕中空一格。现在分行写,中间空一
行。

(另:词格表点击http://www.tt.zj.cn/bbs/announce.asp?boardid=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8-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平?何为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8-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我在http://www.booksir.org/books/shiciquyi/newpoems/gsgl/scgl/scglc.htm拷贝的!
楼上的那么有兴趣就多看看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8-4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什么楼上, 不过谢谢你回答我的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8-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8-7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想让你明白,
你何出此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