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新闻
商业信息
旅游
网友爆料
畅所欲言
爱心
摄影
戏曲
体育
诗词文学
情感世界
二手房源
家在天台
美容健康
二手市场
网友相约
亲子
电脑
招聘求职
休闲灌水
投资理财
打工生活
户外运动
帮忙
站务
精彩图文

徐霞客

[复制链接]
查看: 2118|回复: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27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仙洞府罗浮山(上)

1628年,闽游后的徐霞客继续南下,经潮州、惠州,到达岭南第一山——罗浮山。

罗浮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经写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

罗浮山地处广东省博罗县西北,地跨三县,纵横广袤五百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多达980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山势雄伟壮丽,自然风光旖旎,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曾说,天下五千名山中,以五岳为首,接下来的就要数罗浮山了。他把罗浮山比作“粤岳”。

罗浮山以山势雄伟奇特而见著,又兼有西樵的幽雅秀丽、丹霞的陡峭峻拔,鼎湖的山光水色,因为“五岭众山皆拱附”,堪称“百粤群山之祖”。

罗浮山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峰顶盘圆平坦,花草并茂,云雾缭绕。飞云峰上有见日庵,为观日出而建。若于夏秋晴夜,宿于见日庵或飞云顶之岩洞,等到启明星亮,晨曦初放,苍茫的南海之上,只见一轮红日冉冉而上,霞光迸射如五采的绮罗。正如唐朝诗人刘禹锡诗中所说:“咿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赤波千万里,涌出黄金轮。”

雨后初晴,烟云缥缈,罗浮山上汇成了浩瀚无际的云海;罗浮山诸峰宛若大海中错落的岛屿,时隐时现,正是“四百峰峦江海上”。亦不知是罗浮在海中,抑或海在罗浮之上。置身其中,脚下云气往还,忽上忽下,急聚急散,气象万千,恍若登临仙山琼阁,故有“罗浮高处听天声”的佳句。

在云气开合之间,透过烟云雾气的间隙,鸟瞰珠江三角洲,田畴村野,尽收眼底。东江如带逶迤舒展。河涌水网,熠熠生辉。伫立石楼之上,胸臆开阔,令人有一股奋发思想,开拓未来的感情。

飞瀑名泉是罗浮山一大特色。罗浮山倾崖怪壑,乱石崩云、造就了九百八十多个幽泉挂瀑。这里有“薄雾炎天犹飘渺,十里吹来毛骨寒”的瀑柱高达二三十米的白石漓瀑布,为岭南最奇丽壮观的瀑布了;这里有“跌宕千尺风雨声”的白水门瀑布,此为广东最大瀑布;这里有“飞泻入松林,满天风雨声”的黄龙洞瀑布。

罗浮山泉水旺盛,水质甘甜清冽,为历代名人赞誉。冲虚观内的“长生井”泉水,宝积寺后的卓锡泉,酥醪观旁的酿泉为罗浮山三大名泉。苏东坡对卓锡泉推崇备至,认为它是岭外诸泉之冠。

洞天奇景是罗浮山又一大特色。全山有大洞天18个,小洞天几百个。这些由几座山环抱而成的小天地洞中清静幽秀,洞内泉水淙淙,古木森林,鸟语花香,蝉鸣蝶舞,山色迷人。洞景最佳的有朱明、华首、白鹤、黄龙、酥醪等洞。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产。有植物3000多种,其中1200多种为药用植物,是个天然的中草药库。土特产酥醪菜,云雾甜菜和四时佳果别具风味,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最好的写照。

罗浮山以其雄伟挺拔的山峦、清静幽秀的洞景、泉挂峰侧的瀑布、甘甜清冽的名泉、天然的中草药库和神奇的洞天奇果吸引着游客,为历代名人所赞赏。陆贾、谢灵运、苏东坡、杨万里、汤显祖等纷纷前来游览,留下题咏罗浮的诗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洞府罗浮山(下)

罗浮山不但山水绮丽,风光优美,而且神话、传奇、古迹繁多,素有“神仙洞府”之称。山上寺观遍立。原有九观十八寺之多,佛道两教在罗浮山竞相繁衍的盛况可见一斑。目除,除冲虚观、九天观、酥醪观、延祥寺保存完整外,其余寺观已湮没。

冲虚道观是岭南的道教圣地。沿着白莲湖畔,经会仙桥,穿过古木荫蔽的园林,便到了冲虚古观的山门。一幅笔走龙蛇、字体遒劲的对联“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和楹联“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启玄门”赫然入目。道教把天下道家的丛林宫观定为“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冲虚道观位于“第七洞天、第三十一福地”,因而被称为“洞天福地”。

冲虚观坐北朝南,殿宇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为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化学家、药物学家葛洪所创立,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葛洪在这里修道炼丹、著书立说,留下了《抢扑子》七十卷,《金匮药方》等书和碑咏诗赋600多篇。这些著作对研究医学、化学、历史、文艺都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尤其是葛洪在此炼出了含汞等元素的“仙丹”,成了化学研究的先驱。

转过正门屏风,便是三清宝殿,左偏殿是客堂,内有相传葛洪炼丹时曾取用的“长生井”。

古观的庭院,月明之夜,丹桂飘香,香远益清,植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九里香树,虬枝劲干,叶茂花繁,瑞气蒸腾。清代精心塑制的“双龙戏珠”以及反映神仙传说、历史典故的殿脊雕塑,更增添了这道教圣地的庄严肃穆。

冲虚道观历代以来香火鼎盛,游客如云。相传杭州西湖的黄龙洞和香港的黄大仙洞都是冲虚观分支出去的。抗日战争时期,东江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曾设在观内。目前,冲虚道观被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冲虚道观所处的朱明洞天是罗浮山最佳洞天景点。

朱明洞位于罗浮山南麓,由象山、狮山、梅花山、马山环抱而成。洞内天境内古木森林,植被覆盖率约为90%。空气清新,森林中散发出阵阵幽香,真可谓是苍林翠柏藏古观,是块清静幽秀,超尘脱俗的风水宝地。

朱明洞洞深而宽大,洞内有洞,大洞套小洞,其洞内有桃源洞、蓬莱洞、蝴蝶洞等七个小洞天。洞中还保留着许多石刻题词。建有朱明亭、洗药池、会仙桥等许多古迹胜景。

曲经通幽、道旁巨石上,“朱明洞”三字流畅俊逸,风骨劲健;石上,是诗人苏东坡曾在此获得六条铜鱼一条铜龙的“朝斗坛”。夏日,登临朝斗坛上,浓郁疏影,凉风习习,蝉噪鸟鸣,幽雅恬静。往日的书院精舍,已改成玲珑别致的楼阁。阁楼前,疏梅几株、百合葱郁,溪流潺潺,正是“周年有不谢之花,四季有常青之草”,富有浓郁的岭南园林特色。

转过冲虚观旁的洗药房和东坡山房,就是桃源洞天。往昔,山坡遍植桃树,春业花发,一片绯红,蜂飞蝶舞。落花时节,花瓣飘落溪洞,花落水红、最后飘散到白莲湖上,湖便成了巨幅的天然锦缎。

罗浮山名胜古迹远远不止这些,正是罗浮山气象万千,移步换景,处处是飞檐凌空的奇观,翠竹芭蕉簇拥的亭台;路旁狮象伏彼,湖畔仙桥横架。

偷得平生数日闲到罗浮一游,可仰望翔鹤行云,卧听泉声松涛,饱览山兴水色,领略风土人情,此为人生之快意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盘 山

明崇祯二年即公元1629年,四十四岁的徐霞客到达天津盘山。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留下盘山游记。

盘山素有京东第一山之称,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它距离天津蓟县县城十二公里,座落在北京正东九十公里的燕山南麓,处于京、津、唐、承四角交汇地带。

盘山由远古地壳深处酸性岩浆形成的花冈岩构成,峰峦秀异水石清奇,林木繁茂,风景优美。它盘薄蜿蜒势如龙。

盘山海拔400到600米,海拔最高的挂日峰为864米,挂月峰前拥紫盖峰,后依自来峰,东连九华峰,西傍双峰,号称五峰。

盘山风光绮丽,四季各异。阳春,山花烂漫,桃李芳菲,莺歌燕舞,彩蝶纷飞;仲夏,峰峦点翠,万壑堆青,山泉奔泻,瀑布腾空;深秋,层林尽染,榛黄枫赤,百果飘香,姹紫嫣红;严冬,白雪添娇,青松增翠,玉岭琼峰,风外妖娆。

盘山素有“步步有景、景景有点”的盛誉。神话传说丰富多彩,赋以盘山,以神秘的色彩。盘山的传说多与风物挂钩,与盘山的山山水水溶为一体。

盘山为历代皇帝竞游之地。魏武帝曹操、唐太宗、辽太宗、清康熙等帝王,都曾经“鸣驺入谷”,巡游盘山胜境,礼佛参禅。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回来,曾经带兵在盘山驻扎,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句;高度赞美盘山的绚丽景色。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 。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无独有偶,一千多年后清朝乾隆皇帝第一次巡幸盘山时,也兴致勃勃地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这与“何必襄城外”异曲同工,盛赞盘山风光,堪与江南媲美。这位皇帝曾三十一次巡幸盘山,并为盘山写下一千三百六十六首诗词歌赋,倾注了对盘山的赞美和衷爱。

有了众多帝皇的厚爱、历代统治阶级在盘山大兴土木,修建寺院,先后建有云罩寺、万桧寺等七十二座庙宇和百余座宝塔,使“梵宇 堵之胜”、“谲诡幻怪之观”遍布盘山。清乾隆年间,又建造了宏大壮丽的行宫——静寄山庄。清代帝王,每次从马兰峪谒陵返京途中,都要銮舆车马,驾幸盘山,在静寄山庄中盘桓数月。从此,盘山的身价与日俱增。

古人把盘山分为上中下三盘,称为三盘胜境。白来峰一带为上盘,古中盘一带为中盘,晾甲石一带为下盘。

上盘劲松苍翠,蟠曲翳天,是为公胜,为“三盘胜境”之首。《盘山志》载:“盘山之松以百万计,而其奇绝老多生石罅中,臃肿卷曲,其势不得伸。枝多旁抽,如怒龙之攫。”在清代,盘山古松遍山,名松很多。现在,青松岭和挂月峰东侧的松树,大多是解放以后栽植或自然生长的,葱翠的壮松和苍劲的古松相伴而生,或立,或卧,或俯,或仰。

中盘嶙峋嵯峨,千奇百怪,为石胜。盘山由花冈岩构成,外露部分多成球状风化,形成奇特的石景。石上遍生石花,成墨绿色,继而成黑色,远望犹如丛林。多姿多彩的怪石状如颗颗明球撒落在壮阔的峰海里,把盘山点缀得绮丽动人。

下盘万泉响涧,泻玉喷珠,为水胜。“盘山七十二佛寺,寺寺落花流水间”。每到厦秋季节,盘山百泉奔涌,涧溪中翻花逐浪,“壮若缕缕素帛飘”,“乱泉激水响穿云。”

“盘山盘泉盘崖壁,百折犹难望岭头。”具有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盘山已经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绝佳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台山

崇祯六年即公元1633年七月二十八日,北游的徐霞客来到了中国佛教名山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是一个以五台山佛教寺庙群、革命纪念建筑物、温泉保健、民族旅游为主的旅游区。旅游区可供旅游参观的名山胜水、名人故居、寺庙、古人类和文化遗址,以及革命纪念地等多达七十多处。

五台山旅游区中心地带五台山位于五台县内,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座山峰峰顶都象个平台,故称五台山,北台最高,主峰海拔3058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气候凉爽,环境清幽,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并被人们誉为“清凉圣境”。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相传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地方。因此寺庙林立,名寺栉比。据历史记载,最多的时候曾有寺院200多座,现存58座,主要有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南禅寺、龙泉寺、殊像寺等。精美的建筑,玲珑的雕刻、逼真的塑像和彩画遍及各寺。

东台又叫望海峰,台顶海拔2795米,面积100多亩。远望山形,犹如一只独立的大象。居顶环视,又像一个特大的龟甲。古人说:“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登东台看日出,是五台山旅游的一大景观。而望日出中,又数云海日出最为壮观。

八月初六,“风怒起,滴水皆冰”。徐霞客“登南台绝顶,有文殊舍塔”。

南台也叫仙花山、锦绣峰,最高海拔为2485米。远望山形,犹如一匹卧马;站立山巅,又觉得好像立于覆盆,面积是东台的一倍,为200多亩,山中花草锦绣,气味芬芳。

初七日,徐霞客先后登上西台、中台、北台。

“又十里,登西台之顶,日映诸峰,一一献态呈奇。”

西台台顶面积300多亩,最高处海拔2773米。西台的形状,远远望去,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开屏孔雀。西台也叫挂月峰。

北台是五台中台顶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台,台顶面积达400多亩。远望其山巅,呈马鞍形,佛教喻为一身双头的共命鸟。北台顶又叫叶斗峰。叶谓叶神,叶即为叶光神或叶光经神,是中国古代五方神中黑帝神的名字。

从远处眺望中台,山形犹如一只威武英烈的雄狮,中台台顶面积200多亩,海拔2894米。

中台又叫翠岩峰。登临山顶,会看到台顶堆积着许多大石头;有的如立象、有的似卧牛,许多岩石的表面,杂生着厚厚的苔藓,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碧绿青翠。无苔藓处则是岚气放身,明亮灿然。翠岩峰名即由此而来。

春夏秋冬,晨昏昼夜,伴随着大自然的风云雨雪变化,堆石之中景象万千,变幻莫测。在这里,甚至可以看到五台山独特的圆光瑰景。中台的彩虹不是弧形,而是圆形。有时候圆环中会出现种种景观,或飞舞的禽鸟,或奔驰的猛兽,或殿字,或佛塔,甚至是观察者自己。

作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五台山,塔院寺内的舍利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各种建筑400多间,寺内有铜殿3间,铸造极为精美,铜塔2座,造型透丽;门前钟楼,雄伟壮观,内悬万斤铜钟,声闻数十里。南禅寺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具有中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大殿斗拱硕大,出檐深远,屋顶平缓。

“敷演清凉,四时风雪飘飞,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开,翻成金色乾坤。”七月初八日,徐霞客离开五台山开始恒山之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崇祯六年即公元1633年八月初八日,告别五台山的徐霞客北行,开始恒山之旅。

恒山别名常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号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扬名国内外。

恒山发源于管涔山,沿东北走向奔腾起伏、蜿蜒塞上,至河北省境内与太行山连接,横跨山西宁武,朔州、代县、繁峙、浑源、灵丘等县,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主峰在浑源县城东南,海拔2016.8米。五岳中最高,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如行”。北宋画家郭熙这样说道。恒山山脉,自西南向江北、一座座2000米以上的山峰如比肩而立,重重叠叠,气势异常博大雄浑。唐代诗人贾岛诗“岩峦叠万重,鬼恒浩难测”,点出了恒山的地貌特征。这也是恒山风景四大特色之一的“群峰奔突,气势磅礴”。

恒山风景的第二个特色是雄距塞北,群临旷野。恒山地处塞北高原之上,天气多晴朗之日,少云蒸雾缭之时,登高远眺,俯瞰近看,均能给人雄旷崇高之感。古人由此赞叹恒山“危峰过雁来秋色,万里黄沙散夕阳”。

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几千年来一直是边关要塞。这也构成了恒山风景的第三个特点“边关要塞,古城峰烟”。今天,恒山依然保存着古代关隘、城堡、峰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址。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这是恒山风景的第四个特色。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应县佛宫寺的释迦木塔,浑源城内的圆觉寺砖塔,永安寺等,在中国中代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辽金时代,恒山更是当时的文化之邦。书院学舍,摩崖题刻,楹联碑碣很多。再加上恒山山高风大,气候变化强烈,所以建筑多依悬崖峭壁而建,或开凿岩石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奇险特色。

“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唇吐重台者,悬空寺也”。

八月初十日,仰之神飞,鼓勇独登的徐霞客来到了悬空寺。

“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峭,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

被徐霞客称之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是恒山最著名的风景点之一。位于浑源县城东5公里,恒山主峰天峰岭和翠屏山之间的岭谷中。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现存建筑40多间,有朝殿、会仙府、碧霞宫、纯阳宫、楼台亭、寝宫、梳妆楼、御碑亭等,分布于山腰、崖边,坡道上。由于寺庙距谷底26米,最高处距地面约50米,整个寺庙如挂在悬崖绝壁之一。悬空寺南北有三檐歇山顶建筑,危楼耸起,对峙而立,从低到高,三层叠起,附于绝壁之一。殿阁交飞,飞架栈道,株连旁通,高低错落,曲折迂回。

悬空寺全寺建筑分为三组。先是三宫殿,这是道教的天地、几座泥塑像都是乌眉黑颜,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意。继而是三圣殿,这是佛家世界,佛像丰臂润而,端座莲席,目光微启。最后是三教殿,这里集中国文化之大成,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右为圣人孔子,左是道祖老子,他们神态各异竭力表现出所主教宗的雍容大度。

八月十一日,徐霞客经望仙亭、会仙岩于荆棘丛中到达山顶。“时日色澄明,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蒙翳。”下山途中幸好有人指点道路才不致于迷路。当天,徐霞客到达浑源州西关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绝孤城话柳州(上)

崇祯十年即公元1637年6月,徐霞客告别桂林,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柳州之行。

柳州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闻名遐尔的柳江人和白莲洞人,就已经生活在这个神奇的地方。

柳州建城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旧称龙城,得名于“相传有八龙见于柳江中。”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壶城。徐霞客在考察柳州后认为“柳郡三面距江,故曰壶城。”

“四野环山立,一水抱孤城”。这是对柳州地形的形象写照,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佳句来赞美柳州的自然景观。

徐霞客于6月18日游览了柳州胜景立鱼峰。

南潭鱼跃位居柳州古八景之冠,由立鱼峰和小龙潭共同组成。立鱼峰呈东西走向,长145米,海拔154米,因其形似立鱼而得名。山下有一泓清水称小龙潭。从潭东望去,立鱼峰耸立水面,昂首云天,生机勃勃,潭中倒影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徐霞客由立鱼峰东北沿级而上,考察立鱼峰全貌。

立鱼峰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今天依然。

立鱼峰全山花树争荣,阁亭竞彩,石洞曲空,引人入胜。其中清凉、玉洞、盈古、纯阳、三姐姐等七个岩洞彼此贯通,习惯称为“灵通七窍”。徐霞客盛赞其景“是山透腹环转,中空外达,八面玲珑,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

沿石级登上山顶,尽览柳州全貌。

古往今来,立鱼峰以它特有的魁力激起游人情思,留下许多登游题咏,内容多为吟山咏水托物寄情,也有反映社会变化改革的。山东北麓有明代柳州八贤之一的戴钦之墓,后人在墓侧建“景贤亭”,以纪念这位不畏权奸、诗才出众的柳州名人。山腰上,明清古园林翠松亭、冠山亭、观音阁等遗迹至今依稀可寻。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

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

这里的三姐就是古代著名壮族民间歌手刘三姐。相传鱼峰山和小龙潭是刘三姐传歌和成仙的地方。现在山上还有对歌坪、三姐岩、麻篮石等遗址。立鱼峰现已开辟为以刘三姐民间传说和文物古迹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公园。

(立鱼峰)其东北所对者,即与马鞍山之西北麓,仙弈岩在焉。徐霞客在其游记里如是写道。

马鞍山雄峙于柳江南岸,东西走向,长约1500多米,海拔270米。山形东西峰突兀,中间凹,形似马鞍。登上山顶,回环若襟带的风光尽收眼底,大有“群山生足下,云气漫胸前”之感。

唐宋以来,马鞍山就是柳州名山,是历代著名游览胜地。山西侧如合掌的“梓 岩”为道教遗址,有梓 帝君神龛和“黑肌而赤脉”的棋盘石,传说八仙中的汉钟离和吕洞宾在此对弈,并在岩口留下仙人脚印,岩间有许多题咏刻石,宋朝方信孺“钓台”篆书摩崖、王安中《新殿记》摩崖均立于此。前临古灵泉背靠梓 岩的灵泉古刹在宋代寺院中称为“广右第一”。山北近山顶处俨若广厦的仙弈岩,面积约300平方米,洞口高朗宽敞,洞内钟乳石形成的石柱、石幔、石花似人状物,千姿百态。唐朝柳宗元对此曾有详细的生动的描述。

徐霞客曾在1637年7月13日游览马鞍山全景,并留下了极为详细的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越绝孤城话柳州(下)

柳宗元无疑是柳州历史上最让人怀念的人物之一。

这位只活了四十七个春秋的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把一生最后的光阴留在柳州土地上,留在为柳州人造福的仕途上。

柳宗元在柳州为官期间,足迹踏遍柳州名山大川,并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即使死后,也要为柳州人民造福。柳州古八景的“罗池夜月”就是最好的证明。

罗池如果不是跟柳宗元有关,千年以来,充其量不过是一汪水塘。世事沧桑,或许早已荡然无存。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文章里写道,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给生前属下,要求把庙建在罗池旁。从此罗池嘉名远播,流传至今。

柳宗元死后三年,柳州人民为纪念这位名人,在罗池旁建立了柳侯祠。柳侯祠、罗池由此名声大振。

时过景迁,1637年6月18日,徐霞客来到柳侯祠,到处打听罗池夜月美景。令徐霞客失望的是,由于当地官府豪门附庸风雅,经常在罗池上酒肉游宴,亵渎了百姓心中的圣地,附近居民气愤不过,“抛石聚垢,池为半塞”,好端端的一个名胜就这样被破坏了,徐霞客不由得感慨万千:“度其地当即为柳祠之后祠,即昔之罗池庙,柳侯之所神栖焉者。今池已不能为神有,况欲其以景存耶?”

凭吊很久的徐霞客只能返回住所。

值得庆幸的是,清朝以来到任的官员以及柳州本地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罗池这一名胜中蕴含的深刻人文内涵,及其在柳州文化上的地位,一直对它给予了很好的保护和维修。罗池夜月重现昔日光彩。

坐落在罗池西畔的柳侯祠始建于公元822年。祠庙坐北朝南,青瓦白墙,飞檐红棂,庄严古朴。大门门柱上有集韩愈《柳州罗池庙碑》句精练而成的“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对联一幅,悠悠思念柳宗元之情跃然而出。

柳侯祠为三进的平房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祠内保存有自宋到今的历代碑刻30多方,最著名的当数“韩文、柳事、苏书”为一体的“三绝碑”。

柳侯祠内有两个庭院,竹柏翠郁,繁花点缀其间。

由柳侯祠衍生而来的柳侯公园目前已经成为占地280亩、水面40亩的综合性大公园。唐宋的陈迹、明清的石刻、历代修葺的建筑和参天的古木浑然融为一体。

今天的柳州还有一个风景优美又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大型公园,这就是龙潭公园。

龙潭公园开发于1986年,具有美、奇、大、近、古、特六大优势。其内山青水秀,竹树葱笼。园内24座山峰,比拟人物,形神兼备,奇在山峰连绵,自成屏障,还在石山上天然生长着近700种亚热带植物。大在其算至山脊就有面积544公顷;又因其本身位于近郊,离市中心不足3公里,交通方便;古则因为自唐朝以来,这里就是柳州市人民的旅游胜地。

公元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曾经来到龙潭雷塘庙为百姓求雨,留下《雷塘祷雨文》传世。明代柳州人张 辞官回柳后,经常到龙潭垂钓憩息,至今留有“钓鱼台”遗址和题咏大龙潭的石刻诗句。

柳州多名胜,蟠龙山就是其中之一。蟠龙山上建有许多古迹,文光塔、蟠龙塔风格各异,互为对景,如汉剑插空,入夜塔檐彩灯闪烁,交相辉映,如繁星飞聚。蟠龙山公园还建有盘古庙、王氏山房等建筑。

徐霞客游览考察了柳州许多地方后于同年7月18日离开柳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篇(上)

崇祯十年即公元1637年闰四月,徐霞客由湖南进入广西境内,二十八日,来到了桂林境内。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千峰林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被世人美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还没有到达桂林,徐霞客就强烈感受到桂林旖旎风光。“诸危峰分峙叠出于前,愈离立献奇,联翩角胜矣……诸峰倒插于(水)中,如出水青莲,亭亭直上”。

到达桂林的徐霞客游遍桂林附近诸山,先后游历了虞山,叠彩山、七星岩、隐山、雉岩、岩头山、象鼻山、辰山、尧山。

闰四月二十九月,徐霞客来到虞山。虞山又名舜山,是一座独立的孤立,为帝舜南游之地。山上有薰风亭、提舜洞,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徐霞客还来到了韶音洞,“洞东高崖绝壁,有小水汇其前,幽泽嵌壁,恍非尘世”。韶间洞最奇绝的是林木拂风,潭水淙淙,似乎演奏着舜帝所作的韶音。

五月初一日,徐霞客先后游览叠彩山、伏波山。叠彩山“山门当两峰间,乱石层叠错立,如浪痕腾涌,花萼攒簇,令人目眩。”伏波试剑石“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

桂林多名山。五月初二日,徐霞客来到了七星岩。七星岩位于今天的七星公园普陀山腹,岩洞长约1110米,宽处50米,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七星岩本为地下河床,后因为地壳变动,地下洞上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溶解石灰岩,并不断在洞内结晶,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七星岩所处的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小东江流贯其间,因七星山上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下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历史性最悠久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七星山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三峰组成,海拔都在250米左右,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一东一西,分布有如太空北斗七星,山体面积51.5公顷,以岩多洞奇著称。并有隋唐以来石刻500多件。

月牙山因为山腰有岩如新月得名。有诗这样写道:“天设岩须古,月牙名白今。树低千岸转,洞敞万峰侵”。月牙山景致优美,山西沿小东江有石级可登,沿路有伴月亭,月牙岩、小广寒阁、襟江阁等景观,且均面临江面,视野开阔,桂林市景适陈眼前,游人莫不心旷神怡。沿石级下到山西南麓,有龙隐岩、龙隐洞等名胜。徐霞客曾于5月11日游览过。月牙山上的月牙岩高2到3米,宽1.5米到3米,深10.5米,面积为25平方米。

普陀山因唐朝山前建寺供奉南海观世音菩萨而得名,普陀石林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的普陀精舍前,高9米,面积约150平方米,呈不等边多边形。唐代地方官员曾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视为“瑞石”。普陀石林林峰嶙峋,突兀峥嵘,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骆驼山因形状酷似骆驼得名,每当晨昏,霞光映耀山石,色泽斑斓,颇为壮观。明清以来,山下遍植桃树,若逢春至,桃花烂熳,分外妖娆。

徐霞客还于六月初二再次来到七星岩,考察名洞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篇(下)

崇祯十年即公元1637年五月初九日,游历桂林的徐霞客来到了象鼻山。

“插江之涯,下跨于水,上属于山,中垂外掀,有卷鼻之势,‘象鼻’之称又以此。”

象鼻山又称象山,由“象鼻”“象身”组成,形如半月,江水盘流,景色奇特,有如巨象伸鼻吸水。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

“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潆波,‘水月’之称以此”。徐霞客在其游记里如是写道。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约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人有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地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

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衬,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了“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徐霞客为此叹道:“并踞窍口,下瞰水洞,东西交穿互映之景,真为胜绝。”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游览桂林的徐霞客当然不能错过甲桂林的阳朔风光。沿漓江而行,他于六月二十二日业到了阳朔。

阳朔县始建于隋开皇十年,即公元590年,位于桂林区南部。阳朔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内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姿百态,如人物,似走兽,若器皿,类飞禽,别具情趣,令人玩味无穷。山上林木繁茂,四季常春。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布,晶莹剔透,如艺术长廊,似天然迷宫。

阳朔的水清澈透明。绿水悠悠,如情似梦。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形容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以其“山青、水秀、峰奇、洞美”回绝而闻名于世,是美丽的桂林山水精华所花地。

整个阳朔恰似一座魂丽多彩的大公园,全县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有各种奇特的山峰两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大小河流16条,其中举世闻名的漓江流经阳朔69公里,是漓江风景的黄金地段。有世界奇观的莲花岩,洞内有恰似108朵婷婷玉立的岩溶云盆,有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月洞奇观。此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构成了阳朔独特的风光、风貌、风俗和风物,成为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市桥双月、鉴寺钟声、龙洞仙泉、白沙渔火、碧莲波影、东岭朝霞、状元骑马、马山岚气”。徐霞客在游记里曾经这样提到阳朔八景。

游览阳朔的徐霞客于五月二十四日到达龙洞。龙洞“其下有方池一,圆池一,深五六寸,内有泉澄澈如镜,久注不泄,屡斟辄满。”徐霞客感到“幽 之宫,有此灵泉”的奇异,不由地要把“龙洞仙泉”列为阳朔八景第一景。

当天徐霞客还游历来仙洞,次日自阳朔乘舟北返,过螺狮岩、画山、冠岩等地,于二十八日回到桂林。

回到桂林的徐霞客继续游览桂林众多风景名胜,于七月初十离开桂林前往柳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27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果树瀑布

明崇祯十一年即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三日,五十三岁的徐霞客来到了今天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

这一天,徐霞客由双明洞走大道南行,15里后到达白水铺。又西行二里后,“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液泻崖而出,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

再走半里的徐霞客到达下流,只见水汤汤西去,回头望东北悬流,恨不能马上到达它的下面。此时,徐霞客所雇的担夫又说前面有悬坠处,比这里更深,这更让徐霞客“恨不当其境,心犹慊慊。”

心有所挂的徐霞客来到了白虹桥。“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渡桥北行随溪行走半里的徐霞客来到林木茂盛而又水声如雷的地方,他知道奇境出现了。“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覆,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

徐霞客游览天下所看见瀑布实在是太多了。他认为虽然高峻数倍的瀑布是有的,但却没有如此阔而大者。徐霞客当年所见的白水河瀑布,今天叫做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白水河上。白水河从山峦重叠的东北山脉泻崖直落,水势汹汹,波浪滔滔。流经黄果树地段,因河床突然断落而形成九级瀑布。数十里外就能听见其排山倒海的轰隆巨响。飞瀑跌落处折起轩然大波,浪花四溅,水珠轻扬如蒙蒙细雨。腾腾的水气经阳光折射,常常化作彩虹一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黄果树大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的水,随季节变幻出种种迷人奇观。冬春季节水小时,瀑布铺展在整个崖壁上,不失其“阔而大”的气势,游人赞美它如银发飘洒,豪放不失秀美;秋夏水大时,如银河倾泻,奔腾浩荡,势不可挡。瀑布溅起的水雾,飞溅100多米高,飘洒在黄果树街上,又有“银雨洒金街”的美称。

今天的黄果树大瀑布由瀑布、水帘洞、犀牛潭三大景区组成。

水帘洞是黄果树大瀑布的一大奇绝。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1个洞内瀑布。游人穿行其间,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里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徘红一片,迷离变幻,这就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其雄奇壮阔的黄果树瀑布而闻名天下。景区内河流纵横交错,瀑布成群,洞穴成串,峰峦叠翠,植被奇特,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喀斯特山水旖旎风光,伏流、溶洞、石林、石壁、峡谷比比皆是,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20公里直径范围内,分布着18个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瀑布群,即“九级十八瀑”。而景区内笔立的奇峰,深邃的峡谷,以及形形色色的大自然奇观,构成一幅幅天然景画,给雄伟的大瀑布凭添了许多神韵。

其后的徐霞客来到了望水亭,停憩良久之后才离开黄果树大瀑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27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2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07-12-28 19:52
[em01][em01][em02][em04][em06][em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台领先的地方门户服务平台
  • 客服电话:13968580055
  • 客服QQ:808508
门户服务
    

浙公网安备 33102302000043号


浙ICP备11032801号-2
 
天台之窗订阅号
天台之窗服务号
Copyright  ©1998-2024  天台之窗  Powered by  Discuz! X3.5    ( 浙ICP备11032801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