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尴尬的“过期工程”
是“鸡肋”,还是“烫手山芋”?加速推进,还是视情调整,抑或干脆下马?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詹奕嘉林军强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引韩供水工程”,一个总概算达3.3亿元、曾多次被宣传的“民心工程”,立项至今已10年,主体工程却迟迟未动工,致使巨额资金沉淀,当地财政背负沉重的贷款利息负担。
拖延至今日,由于实际用水需求远低于当年预测,加上其他供水工程建成,引韩供水工程存在的必要性已大大降低,而当地政府部门仍然不想放弃,引发社会质疑。
是“鸡肋”,还是“烫手山芋”?加速推进,还是视情调整,抑或干脆下马?当地众说纷纭。
久拖不建,巨资已耗
潮阳属缺水区域,以往一遇干旱,自来水就不能正常供应,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潮阳市(2003年撤销县级市建制,分设为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政府提出“引韩供水”设想,计划从流经其地的韩江引水。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广东省发改委了解到,原国家计委1997年批复了引韩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2001年1月批复项目可行性报告;广东省发改委2006年批准项目优化设计报告、方案和概算。
从可行性报告获批起,10年过去,仅有分项工程加压泵站基本完成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主体工程连招标工作都尚未完成。
对久拖不建的原因,潮阳区政府在今年8月份给汕头市政府的一份报告中作出如下解释:主要是原先建设资金无法落实,随后建设责任主体出现变更,接着引水方案出现重大变动,致使从立项到施工图设计跨越时段过长,期间建设市场人、机、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工程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