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9-2-21 12:36

天台追梦人曹公亮:重兴浙崷面干

面干是很多天台人喜欢吃的一道主食,而街头镇浙村是远近闻名的“面干村”,原来村里基本家家户户都加工面干,但是中途也曾经一度停止,这几年村民曹公亮建起了厂房,计划重兴浙面干产业。


据了解,浙面干不但在县内闻名,在周边的磐安、仙居、临海等地也颇有名气。

浙村民做面干生意,追溯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经有360多年的历史。早先,浙做面干生意有传统习惯,男女老少都会,全村90%以上的农户都是自己加工面干自己卖,起早贪黑,非常辛苦,曾流传“日担溪滩,夜做面干”的民谣。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村里已经很多人都不愿再加工面干了。


浙股份合作农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公亮说:“我们村做面干有几百年历史了,品质比较好,名气比较大,如果,传承了几百年的面干失传了就可惜了。”

就这样,从2013年开始,曹公亮建设厂房,开始做起了面干加工,选用优质籼米,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面干,下锅不糊,吃来软口,很受市场欢迎。

曹公亮说:“我们这里的面干是原始的操作,面干做得比较柔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这按照早时候的做法,蒸两次,有的地方加工工艺根本不到位。我们一天能加工4000公斤,主要卖到天台本地以及周边县市,现在,通过网络快递到江苏、甘肃等地。

浙人做面干,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器械,全部都是木头制成的工具,动力全靠人力用两根硬木棍,用力推拉转动木轱辘,这样每天的产量很少。现在曹公亮引进机器设备,两台机器,每天的产量在4000公斤。

面干的工序比较复杂,首先浸米,再水磨,再压干,蒸一遍,再拗成面,再把面蒸一遍,一遍过后再拿出来冷却,再放水里面洗一遍,再挂起来晒。每道工序都关键,米浆磨得不好,拗出来的面干不会成型,不蒸熟,面干要糊的,每道工序都不能偷懒,一道工序不到位,品质就差了。

现在走进浙村,只要天气好,就能看到合作社工作人员晒面干的场景,半夜晒,下午收,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做,年轻人已不大会了。

曹公亮说:“加工优质面干,工艺技术是我们村的优势,我就想把浙面干做大做强。”

现在,曹公亮已经做了礼盒装,对于今后的发展,他打算在工艺上再创新,像今年下雨天比较多,他考虑能不能用机械烘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台追梦人曹公亮:重兴浙崷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