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不带干 发表于 2016-4-5 11:10

死亡体验 ,你敢吗?

绍兴十户家庭清明节“入棺试死” 体验生死别离






家里的一名成员躺进棺木,播放哀乐,念悼词,亲人们绕“遗体”一周,鞠躬告别……4月4日,在绍兴市殡仪馆的告别大厅,10户家庭体验“入棺试死”,亲身感受自己的葬礼。这个体验课程目的是让体验者“获得重生”,让亲人倍加“珍惜亲情”。据悉,像这样的“生命教育”在绍兴还是首次。直面死亡:让生者模拟“亲人告别”4月4日是清明节,上午10点,正当望秦山陵园门口被扫墓的车辆围得水泄不通时,而一旁的市殡仪馆C号告别大厅里,正在进行一次特殊的“告别仪式”。前来参加仪式的一共为10户家庭,有的是一家三口,也有的是祖孙三代六七个人,他们都身穿深色的正装。与其他告别大厅相区别,该厅的中央悬挂的横幅改成了“亲人告别仪式”,而其他包括棺木、花圈等陈列一切如常。10点许,首先进入“入棺体验”的是田淼源老人,今年76岁的他从银行退休,今天随他一同而来的有他的子女、读高一的外孙和读初一的孙女。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田老先生躺入棺木,随后缓缓地被推到大厅中央,哀乐声也随即响起。“现在我们将告别田淼源先生,感谢他为社会奉献的一切一切的爱与力量……。”当主持人对站在大厅中央的10户家庭成员们说。而此时的人们,已经完全融入了亲人的告别氛围中,大部分的人泪水夺眶而出,几位女士甚至失声痛哭。最后,主持人“悼词”结束,请大家绕“遗体”一周,棺木被推出告别大厅……受教育的孩子:有失声长跪不起,有淡定理性思考从上午10点许到12点的两个小时内,10户家庭分别由一名亲人进行了“入棺体验”,而每户家庭的体验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相对理性淡定,也有的孩子无法忍受而情绪一时失控。如“追悼会”进行到一半时,一名女孩突然跪倒在棺木前失声大哭,而棺木中的躺着是她母亲。直到告别会结束,大家将其扶起,母女俩抱头痛哭。记者了解到,这名女孩今年15岁,父母较早离婚,她与母亲一起长大。“当我突然想到妈妈真的要离开时,我的脑里一篇空白,我该怎么办?”女孩告诉记者。而一名在读高一的男生戴同学表现得较为理性,“当我突然感觉到外公去世时,想到他去的这么匆忙,还有许多没有事情要完成,还有许多事情让他放心不下,而我今后应该做一个让他放心的人。”他说。入棺体验的成人:那一刻我对人生有了新思考据了解,这是一次由市殡仪馆和一公益教育机构联合开展的“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像这样“入棺体验”的形式在我市还是第一次。昨天,记者也采访了多位“入棺体验”的成人,他们认为这次活动的教育意义也较大。“当我躺入棺木的那一刻,觉得一颗心放下了,我应该安详、面带微笑地与这个世界告别。”今年39岁的余女士说。这次体验对她来说,对人生的“终极目标”有了新的思考,当人在世时,应该充满大爱,乐观地对待每一天。今年40岁的沈女士说,在来参加这个活动前,她的心情沮丧到极点,因为辛苦10多年赚的160万元被骗走,这次和女儿参加了活动后,发现痛苦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有时我们对困难看得太重,对名利看得太重,其实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而不是被名利所牵着走。”沈女士说。而第一个参加“入棺体验”的田老先生说,死亡是一个人必须经过的阶段,让孩子们早点知道会更好,让他们从告别亲人中学会坚强。1000户家庭征集,10户家庭报名绍兴市殡仪馆办公室主任王宝华说,现在社会上一些青少年的心理比较脆弱,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就有轻生的念头甚至举动,这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发起了挑战。因此,这次与公益教育机构联合开展活动,目的是让大家更好地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夏山教育机构负责人崔柳介绍说,生命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如孩子稍大一些时就会问“我从哪里来”,10岁前就会感受到死亡,因此我们有必要较早地进行生命教育。但许多人对死亡心存恐惧,传统的习俗中也有很多的忌讳,这使得大家更不能正确地对待人生。而国际上许多教育机构都在推行生命教育,并把殡仪馆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我们向绍兴地区1000多户家庭发出了征集,但最后报名只有今天这10户家庭,他们参加这样的体验,需要一定的勇气。”崔柳说。而选择到殡仪馆肃穆的地方,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随情景而陷入沉思。也许很多恩怨情仇,很多对功名利禄的无谓追求,都会因为来到这个地方而开始放下。“生命就是一个旅程,有起点也有终点。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只是一个节点,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如何让每一天过的充实而有意义,如何让生命的过程精彩绽放,幸福和美好充满回忆,才是对我们活着的人最重要的课题。”崔柳说。但有也专家对这样的体验活动存在不同看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徐光兴认为死亡体验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教育人们活在当下,提醒那些原本轻视生命的人珍惜生活。同时,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也有教育意义,完善他们对于生死的认知。但作为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或者存在心理、身体疾病的人则要慎重,否则有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也可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徐光兴表示,死亡体验需要做好后续的安抚疏导工作,打造良好的“安全岛”,做好跟踪心理教育。作为体验馆中的心理疏导人员,需要有积极的生存观和哲学观,而整个体验则需要等待专家的验证。

老树 发表于 2016-4-6 08:52

对人性的回归还是很有益处的,只是体验这个需要勇气。

琼雅 发表于 2016-4-19 22:08

我想体验一下,免费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死亡体验 ,你敢吗?